十一抽杀律和十杀其三,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古罗马军事曾经辉煌一时,多次面对强敌挑战而转危为安。每到危难关头,罗马都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进行应对,比如在遭到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进攻时选举全权独裁官,比如遇到野蛮人入侵时支持马略军事改革,又比如在军队士气低落时执行令人毛骨悚然的“十一抽杀律”。
“十一抽杀率”顾名思义,在军队遭遇溃败、哗变、士气低落或丢失军旗等情况下,军队通过十陪绝碧人一组进行抽签,抽出一名士兵进行虐杀,从而震慑部队,提振士气。
在镇压斯巴达起义期间,罗马统帅克拉苏就执行了“十一抽杀率”,杀死整整4000名士兵,极大地刺激了罗马军队“向死而生”的作战欲望,一举将斯巴达克起义扑灭。战后,克拉苏将6000名斯巴达克俘虏活活钉死在罗马大道的十字架上。
克拉苏
克拉苏在罗马前“三巨头”中军事能力相对最弱,通过执行“十一抽杀率”取得了辉煌胜利。但这一胜利并没有给他的军事生涯增光多少,反而因此留下了恶名。后来,他为了满足赶超凯撒军事成就的虚荣心,远征帕提亚帝国,结果在卡莱战役中兵败身死。
中国古代军事辉煌的巅峰之一,是大唐卫公李靖创造的,他内战中消灭萧铣、辅公祏宏颤,外战奔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皆取得全胜。尤其是率轻骑三千袭击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古往今来未有之功绩。
李靖
李靖用兵如神,生平著有《六军镜》《玉帐经》等兵书,惜已失传。幸好杜佑所著《通典》中还录有部分内容,主要是李靖的带兵之法。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李卫公的带兵之法,开头就是惊人之语:
“古之善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三者,威振於敌国;一者,令行於三军。”
李靖的意思是说,古代名将,一般十个士兵中要杀掉三个,最起码也要十个中间杀掉一个。为什么呢?十个里面杀掉三个的,可以威震敌国;十个里杀掉一个的,能够令行禁止。
也就是说,李靖认为,古往今来都是通过杀士兵来强化军纪,通过杀掉一部分士兵让剩下的士兵变成听话的战争机器。
随后李靖列了一长串名单,举了该杀各种情况:
1.泄露军情,杀。
2.逃兵,杀。
3.迟到(未及时赶到战场),杀。
4.行列不齐,旌旗不正,金革不鸣,杀。
5.与敌私通(语言、书信),杀。
6.祈祷鬼神,阴阳卜筮,搅动人心的,杀。
7.乱说话干扰士气的,杀。
8.带女入营或者奸人妻女的,杀。
9.举旗不整的,杀旗头。
10.进军时前后失位的,行阵混乱的,杀。
11.围困敌人不牢固的,负责的连带将领皆杀之。
12.对被围困的友军不救援的,全部队皆杀之。
13.部队将领阵亡的,随从者皆杀之。
......
此外,不战而降的,抄家,妻、子没为官奴。
......
说实话,看了李卫公带部队的这些做法,有些规定应该说很有道理,但也有一些规定让人脊背发凉,很不人道。还有很多士兵,只是因为士气不佳,被“十杀其三”了。实际上很多无辜士兵惨遭杀戮。
如果说古代的所谓“名将”带兵就是芦举这样杀士兵的话,那他们的水准也不过如此。
戍边将士
再者,如果士兵的生命就这样如蝼蚁般被践踏,那些士兵的父母、妻儿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大唐的子弟兵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舍生忘死,背井离乡远涉边疆,不仅要面对穷凶极恶的外敌,还要面对长官随时的杀戮,就在这么恶劣的内外环境下维护者大唐的荣光。
如果你知道大唐战神李靖原来是怎么带部队的,还会继续佩服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