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句话是从什么朝代开始说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万岁”一词究竟在何时归帝王专用呢?史学界意见并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汉高祖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一种意见认为,属于皇帝的“数贺万岁”,始于汉武帝时。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汉朝在皇帝以外也有使用“万岁”的情况。
如汉朝礼仪规定,对皇太子亦可称万岁。当时皇族中还有以“万岁”为名的,汉和帝的弟弟就叫“刘万岁”。从汉到唐,对人臣称“万岁”的事例,也是不绝于书,不胜枚举。到了宋朝,“万岁”之称人臣才决不可染指。
北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讷,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吁万岁”,被人告发,杖责而死。可见,到宋朝,除了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称万岁。
至于“万万岁”的来历,则来自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得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采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扩展资料
汉武帝之后,“万岁”就不能随便叫了。
从战国到汉武帝之前,“万岁”的字眼尽管也常常在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但其用意,可分为两类,大体上仍与古法相同。
其一,是说死期。如: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曰:“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大王万岁千秋后,臣愿以身抵黄泉驱蝼蚁。”刘邦定都关中后,曾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戚姬子如意为赵王,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
又,“万岁之期,近慎朝暮。”颜师古注谓:“万岁之期,谓死也。”这就清楚地表明,不管是楚王的仰天大笑说“万岁千秋”也好,还是安陵君拍马有术所说的“大王万岁千秋后”也好,以及刘邦在深情眷恋故乡和为小儿子赵王忧心忡忡不同场合所说的“万岁后”,都是表明死后。
这跟普通人称死,只能说卒、逝、谢世、蚤世、不讳、不禄、陨命、捐馆舍、弃堂帐、启手足之类比较起来,虽然显得有点特别,但与后来被神圣化了的“万岁”词意,毕竟还是大相径庭的。
其二,是表示欢呼,与俄语中的“乌拉”颇相近。请看事实:蔺相如手捧稀世珍宝和氏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孟尝君的门客冯欢焚券契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史载:冯欢至薛后,“薯知派使吏招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田单为了麻痹燕军,“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纪信为陷入项羽大军重重包围中的刘邦定计,跑到楚军中撒谎说:“‘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陆贾遵刘邦之命着成《新语》,“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
汉九年,未央宫建成,刘邦“大朝伫候,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扈,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猛毕能置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凡此皆充分表明,从战国到汉初,人们虽常呼“万岁”,却并非专对帝王而呼;但有开心事,即作此欢呼,亦不过如此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