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的基本原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电泳的基本原理是: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多都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团,称为两性离子。常以颗粒分散在溶液中,它们的静电荷取决于介质的H+浓度或与其他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电场中,带电颗粒向阴极或阳极迁移,迁移的方向取决槐唤察于它们带电的符号,这种迁移现象即所谓电泳。
1807年,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最早发现电泳技术。
扩展资料:
电泳作用过程
1、电解
在阴极反应铅茄最初为电解反应,生成氢气及氢氧根离子OH-,此反应造成阴极面形成一高碱性边界。
2、电泳动
阳离子树脂及 H+ 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而阴离子向阳极移动过程。
3、电沉积
在被涂工件表面,阳离子树脂与阴极表面碱性作用,中和而析出不沉积物,沉积于被涂工件上。
4、电渗
涂料固体与工件表面上的涂膜为半透明性的,具有多数毛细孔,水被从链芦阴极涂膜中排渗出来,在电场作用下,引起涂膜脱水,而涂膜则吸附于工件表面,而完成整个电泳过程。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nswer/15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