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问答>古代皇帝口中说的撤藩是什么意思?

古代皇帝口中说的撤藩是什么意思?

2024-11-04 20:25:12 编辑:zane 浏览量:587

古代皇帝口中说的撤藩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撤藩是中央收回以前因血缘关系封给子孙或封赏有重大功勋的臣子的领地的行政权军事权的一种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削藩有四次:

一是西汉景帝的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仅三个月便消灭叛乱七国,平定七国之乱后确立亩春了中央对地方的权威;

二是唐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朝的历次削藩,先成后败,暴露了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唐王朝也为藩镇所灭,这为宋代提供了教训;

三是明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朱棣(即明成祖)夺位后再行削藩;

四是清康熙帝削藩,引发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平定三藩,中央政权由此确定了对地方的垂直有效管理。

古代皇帝口中说的撤藩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三藩之乱: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

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

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三藩的建立和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清廷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

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将充当前驱,从事招抚及武力镇压。在明朝 降将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

他们所率领的军队成为八旗以外的重要力量,在满清入关后为其效尽犬马之劳。经过二十年的羡侍斗争,坚决抗清的农民军失败了,南明的兄耐吵腐朽政权也垮台了。

这时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暂让给吴三桂等去镇守。

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福建,这样便形成了三藩。三藩之外,还有一个孔有德。

但是孔有德在同农民军李定国作战时失败自杀于桂林,其子也被李定国所杀,所以无人袭封,仅有一女孔四贞嫁给孙延龄,清廷即以孙延龄为将军代领其众,驻守桂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削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藩之乱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nswer/19023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