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里的华子良的英雄事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华子良的原型人物叫韩子栋(1908—1992)山东阳谷人,1933年入党,1934年因叛徒出卖被捕。被捕后,韩子栋辗转关押于北平、南京、武汉、益阳、息烽、重庆等地的国民党秘密监狱,时间长达14年之久。
1930年间,韩子栋从老家到北平求学,因家境贫寒,只好半工半读,一面在书店打工,一面在中国大学经济系听课。正是在书店做店员期间,他结识了地下党员,于1932年被吸收加入中共组织。
过了两年时间,北平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韩子栋举颤不幸被捕入狱。特务机关对这个钻进来的红色侦察员恨之入骨,经常严刑拷打,百般摧残,妄图从他身上打开缺口。
韩子栋坚贞不屈,严守机密,使特务无计可施。国民党当局将他列为政治犯,判处无期徒刑。抗战爆发后,特务机关又将所有政治犯迁徙数省,解送到贵州息烽集中营关押。
1946年7月息烽集中营撤销,罗世文、车耀先等70名重要政治犯被转送到重庆白公馆看守所,韩子栋也在其中。当时国共和谈还未完全破裂,新建的狱中支部决定尽可能集体越狱,实在不行则争取单独越狱。越狱的目的,是将政治犯被秘密囚禁的消息透露出去,争取合法的营救。
白公馆监狱四面高墙,电网密布,周围又布满特务和宪兵,要想暴动是不可能的,只有另外设法。 1946年7月20日左右,罗世文、韩子栋等人又被关押进重庆渣滓洞。
8月18日,监狱的头目对罗世文、车耀先说:“一两天内送你们坐飞机去南京。”罗世文用铅笔写了一个字条:“ 此去凶多吉少,高扬我们的旗帜。”韩子栋将字条交给了许晓轩,许晓轩托人设法夹在皮鞋底带出了监狱。
罗世文、车耀先被秘密杀害判游,韩子栋、许晓轩等被押解到白公馆。许晓轩被大家推举为临时党支部支书,韩子栋和谭沈明任支委。大家不止一次酝酿越狱,经讨论认为:不能等死,但不能脱离条件硬干,不能单靠集体越狱,要“逃出去一个是一个”。
为了和敌人斗争下去,首先要活下去。在牢房里走几步,是韩子栋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健身方法。牢房里人挤人,转动都困难,哪有走动的地方?
韩子栋他们摸索出沿着“8”行走路线走动,这使牢房成为走不完的狭窄曲径,他们为此起了个催人奋发的名字——“ 室内旅行”,并把锻炼身体当做为党工作而争取活下去的政治任务。
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在狱中,韩子栋整日神情呆滞,蓬头垢面,无论刮风下雨,他总在白公馆放风坝里小跑,特务看守认为他是被关傻关疯正冲败了,便叫他“疯老头”。他老家在山东,到重庆后人地生疏,看守们对他比较放心,常常让他随看守去磁器口镇上买东西。
韩子栋在狱中是比较自由的,但他时刻牢记着支部的决定:千万把握机会,一定要逃出去!他在等待时机。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又随看守卢照春去磁器口买菜。早就精心策划好逃跑的韩子栋趁着看守卢照春打麻将的机会,假装上厕所,大大方方走出门去。
一到特务视野之外,立即飞奔,穿街过巷,赶到嘉陵江边,找到一只小木船,迅速地过了嘉陵江。他靠着天天在白公馆跑步的锻炼,日夜兼程,经过45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解放区。
1948年1月23日,韩子栋向党中央组织部递交了入狱及脱险的报告,组织审查后恢复了他的党籍。解放后,韩子栋历任人事部副处长,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技委办公厅副主任,贵阳市委副书记等职务。
扩展资料:
1.华子良人物形象分析: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深谋远虑,足智多谋,能屈能伸,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 “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在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逃到了解放区,越狱的计划作了巨大的贡献。
2.《红岩》出版于1961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参考资料来源:韩子栋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红岩》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