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823金门炮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958年炮击金门,是解放军1954年制定的,夺取东南沿海蒋占岛屿之军事计划的一个部分,是1954年春季即逐步展开的军事行动在特殊国内外环境下的继续。
1958年8月20日辩羡下午5时30分,数百门大炮齐发,2个多小时发射了近3万发悔碧炮弹,拉开了炮击金门的序幕。
在决策炮击金门的过程中,毛泽东所面对的是台海两岸关系和中美两国关系交织在一起、内政和外交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
炮击金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会不会招致中美摊牌,发生直接军事对撞。叶飞回忆:在最终定下决心的前夕,毛泽东曾询问,会不会打到美国人,在得到“无法避免”的回答后,沉默无语,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这表明毛泽东在决策炮击金门时,曾反复掂量会不会把美国拖进来。如果把美携前拍国拖进来,炮击金门作战很可能会扩大。
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有可能遭受美国飞机轰炸,给中国的和平建设带来巨大破坏,甚至有可能威胁世界和平,就是说,炮击金门有很大的军事风险和政治风险。
扩展资料:
炮击金门,有点像毛泽东所说的“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打的决心下了,但怎样收场却要视三方互动所产生的效果而定。
其中关键一步棋,就是处置金门、马祖问题。蒋介石控制金、马,扼住了厦门、福州的出海口,卡死了整个福建,牵制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起初有乘势拿下金、马的意图,当金门守敌基本被打瘫后,一些人主张一鼓作气实施登岛。然而,毛泽东在掌握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蒋介石为弃守金、马而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后,断定美国企图以沿海岛屿换台湾,用海峡把两岸永远分割开来。
基于这个判断,毛泽东决定把金、马暂时留在蒋介石手里,实行“打而不登,断而不死”,待今后条件成熟时台、澎、金、马一并解决,并决定炮击金门长期化,毛泽东将此举称之为“绞索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门炮战持续十天后,大陆为何突然停止转而提出领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