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问答>历史上为什么以少胜多的战役会成功?

历史上为什么以少胜多的战役会成功?

2024-11-19 10:39:18 编辑:zane 浏览量:524

历史上为什么以少胜多的战役会成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历史上为什么以少胜多的战役会成功?

拿破仑与孙武相隔千年万里,武器装备、军队组织、战争形式也截然不同,但这两位军事奇才却有着几乎相同的论述,可见,他们所论述的这一军事原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超越了军事形式的变化,从而具有了客观规律的性质。这也就是我要论述的第一个军事原则:在战术上,当双方在装备训练士气组织战法等方面没有质的差异的情况下,兵力/火力的数量优势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  。在战争进入火器时代,特别是自动火器时代之后,人数的作用有所下降,不过,只要在这里论断上将“兵力”改成“兵力/火力”,实践证明,这个规律依然是有效的(以后的兵力均指兵力/火力)。  针对这个规律,常见的一个疑问是:既然人多可以打败人少,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存在呢?对于这个疑问,我们必须全面的来看待。首先,数量因素只是决定战斗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不是唯一因素,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别的因素的作用是有可能超过数量因素的。其次,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例其实是很罕见的,与众多以多胜少的战例比起来,它们只能算是规律中的某些特例。第三,很多所谓“以少胜多”的战例其实只是在总兵力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依然是“以多胜少”。譬如拿破仑的第一次意大利远征,表面上看起来是拿破仑以40000法军击败了80000奥地利-撒丁联军,以少胜多。但其实,拿破仑是利用了奥撒联军兵分3路,兵力分散的机会,将敌人各个击破,在15天内连打6仗,每一仗都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击败敌人,最后取得歼敌1万,俘敌15000多人的胜利。又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宋金采石之战,表面上看起来,虞允文指挥18000宋军击败了南下的完颜亮40万金军,成为以少胜多的典型。但实际上,在这一战中,由于船只有限,真正渡江与宋军接战的金军可能不足万人(该战宋军歼敌近五千,而逃回去的金军都被完颜亮鞭死,可见数量也不多)。这一战实际上宋军才是在战术上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一方,是一个典型的以多胜少的战例。再如昆阳之战,表面上,绿林军以2万左右的毁橘举兵力击败了王莽军主力42万人,是一个奇迹般的以少胜多之战。但实际上,在昆阳保卫战的过程中,绿林军确实不足万人,但是他们却有着坚固的城垣工事,能够支持一段时间并不奇怪。在决定战役结局的解围之战中,刘秀率领3000精锐勇士为先锋,宛城绿林援军万人紧随其后,而莽军主帅王邑轻敌,仅率万人出战,并且严令其他各营不得擅自出战接应。这样,双方实际投入战斗的兵力悬殊并没有那么大。而当绿林军在战斗中获胜之后,由于主帅一个逃走(王邑),一个被杀(王寻),其他部队顿时斗志全无,陷入混乱之中,加上恰遇大风飞瓦,暴雨如注,伍橡滍水剧涨,才导致了王莽军的总崩溃和在撤退过程中遭到重大损失。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的一个共同模式:前锋被击败,冲乱主力,导致全军溃散。并不是全军都在战斗中被击败了。  对占数量优势的一方更加有利的是,通常情况下,当优势兵力的一方击败敌人时,其所受到的损失也会大大小于敌人。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在战斗过程中,占优势兵力的一方损失就会较小。譬如按照福煦的理论,如果兵力是对方的两倍的话,那么战斗中的损失率也只有对方的二分之一。另一个因素,也很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是,战斗中主要的战果常常是在追击过程中取得的。在此过程中,失败方常常会无法继续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从而被胜利方大量歼灭。溃退中造成的混乱很多时候甚至比敌人的攻击造成的损失还大。譬如唐军平定安史之乱中的邺城之战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这一战中,由于在激战时突然变天,造成了交战双方的混乱。唐军南撤,叛军北奔。唐军由于兵力纤碧众多,指挥系统又不顺畅,使得在溃退过程中损失极大。郭子仪退保洛阳时,本部军马万匹,仅剩3000,甲仗10万,几乎全部丢尽。部队死伤逃散者不计其数。这一战唐军的损失几乎全部是自相拥挤践踏造成的。而且失败方大量人员,尤其是伤员都会成为俘虏,受损和其他无法立刻运走的技术装备都将被敌人缴获。如以战死与受伤者之比为1:3计算,则胜利方的总伤亡中的一半以上(可能还有一些永久性伤残)都可在不久之后恢复战斗力,而失败方则很可能会全部损失。如果胜利方能够将失败方的部分俘虏补充到自己的部队之中的话,差距还可能会更大。譬如淮海战役结束时,由于补充了大量解放战士(即国民党军俘虏),第三野战军的兵力甚至比战役开始时还要强。而国民党军则损失了五十多万军队,中原国民党军主力基本损失殆尽。(这个问题以后还将进一步讨论)失败方能够给胜利方以相等甚至更多的杀伤的战例是非常罕见的,通常需要失败方有着极高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譬如西汉与匈奴浚稽山之战中的李陵军,明金辽沈之战中的石砫军。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nswer/21123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