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问答>如何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

如何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

2024-12-15 14:22:33 编辑:zane 浏览量:545

如何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

已故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老师认为当今学生患了三种缺乏症病: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和公民素养缺乏症。针对学生的缺乏症,他竭尽心血编纂了《人文素养读本》,旨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学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阵地又是课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以知识为载体,具体、、自然、有效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就德育研究德育,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空洞地向学生说教,或节外生枝、生拉硬扯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样,不仅削弱了知识的系统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是“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刻意为之。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更要讲求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和谐统一,把握准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正确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机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学习《长江三峡》时,作者写自己所经历的西陵峡之险,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并引用了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这时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文中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学生一番讨论、展示后,教师要归纳总结,明确告诉学生:“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又进一步突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是它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总结全文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熏陶:“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之下,欣赏了一幅‘雄伟而瑰丽’的三峡风光图。作者因为热爱祖国,所以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深情;因为热爱生活,所以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激发起创作的激情。《长江三峡》正是在这样的感情之下创作而成的,它给我们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文化的熏陶,熏出来的是气质、是韵味、是人缓圆格。 立德树人除缺蚂文化熏陶伏哪埋外,还有生活熏陶。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要将德育置于生活之中,以生活教育学生。教育家的思想理论启示我们:“立德树人”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从课堂走出课外,那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投身于社会,去看,去问,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这些自我体验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德育,学生到社会上亲身参与、体验,本身也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份财富。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nswer/24351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