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尔而与之 字字翻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文章样式如何出新 就一篇文章而言,精深的立意、绚丽的语言、鲜活的形象等等都得读过才有印象,而文章的样式却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因此,考场作文要想出奇制胜,新人耳目,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套式,以新奇灵动的形式吸引读者,获得高分。怎样创新呢?看似平淡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清新自然的结构形式: 一、就诊报告式 同学们对因病就诊时的情形不陌生吧,可不可以用医生的就诊报告形式写作文呢?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给我们展示了这种新样式的独特魅力。该文巧用谐音双关拟姓,从“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个方面描摹“无诚信”者的种种表现和特点:“不会脸红”、“向‘钱’看”、“不能闻民气、贫气”、“吹牛皮后的心悸”、“直不起腰”、“血色分子独缺‘诚’、‘信’细胞”等等,在“基因鉴定”部分提示其根源和本质:“基因变异”、“不能显示系何族子孙”,“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则提出了疗救“无诚信”族的基本方法:“迅速换血”、“扪心自问”、“阅读杂文”……全文散而有序,由表及里,思路清晰,形式新奇,且字字有隐喻,句句含双关,可谓匠心独运,倍受读者青睐。 二、几何解题式 学生习作《临近中考的日子》从数学解题中得到启示,主体部分列举了“几道临近中考日子里的 ‘生活习题’”,采用“已知”、“求”、“解”、“改错”等格式书写,通过“同你让纤一起悲来一起苦的老妈”批改“我能看电视吗?”——“休想!!!”;“两位黯然神伤的‘高级官员’”批阅“考前动员会”中“我豪无反应、目光呆滞的样子”——“自生自灭!!!”,并补充说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进而“习题小结”,揭示主题:“临近中考的日子是苦的,但中考后的日子会如沐春风。我喜欢青春:这正是因为有中考这样无数挑蔽慎战在等待我们”,数学证明与作文巧妙结合,独辟蹊径,新奇脱俗。 三、镜头组合式 当事情复杂、人物众多、时空跨度大时,如果采用单镜头写作,往往给人“势单力薄”的感觉,那就得模仿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采用多画面叠现、多镜头组合的方法。如《宿舍奏鸣曲》一文选择了室友们考完后以各自的方式享受轻松和安宁的“亲切曲”、忙里偷闲收听足球比赛的“激动曲”、入睡时受到老师斥责后的“思家曲”、熄灯后自觉温习功课的“小夜曲”,四支曲子就是四幅精彩的画面,曲曲真实,曲曲动人,曲曲有生活,尽展当代年轻人的活力与浪漫,好一组青春舞曲! 四、书信交流式 擅长书信的同学都知道,写信大都采用第二人称,可以任意地调用生活素材,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情感,更直接亲切,更真实感人。如《妈妈,我已经长大了》采用书信形式行文,通过“劳动课上比赛洗手娟难堪”、“帮我提行李到学校”等典型事例的描述,以委婉的口气对父母的溺爱提出了批评,表达了青年一代要求独立地经风雨、见世面,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迫切要求。书信情感真挚,在感谢妈妈对自己关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要求,易为对方乐意接受。 五、日记联缀式 日记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能真实再现生活中的感人场面,避免了文章中最常见的空泛与表层化的毛病,不加以充分利用实在可惜。《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考试作弊》用连续四天的日记完整地记叙了一次考试作弊引发的故事,真实地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思想负担,尤其是文章巧妙地以气候变化来暗示故事的发展变化:作弊被捕后“阴云密布”、“听候处理”犹如肆虐的“暴雨”、主动认错不知结局的“绵绵小雨”、从宽处理后的“雨转晴”,气候变化一语双关,令人拍案叫绝! 六、剧本创作式 爱看电视的同学可以当一次剧作家,学生习作《访婿》模仿《陈毅市长》的形式,让胡屠户登门拜访范进,选取“范进对老丈人不理不睬”和“胡屠户向女儿索要财物”的典型场面,设置“腊月二十,天飞鹅毛大雪”、“范府”、“内宅”等特定的背景,用人物的穿着打扮显坦并仿示特殊的身份,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以及胡屠户“诡视”、“假意移脚”、“泪眼婆裟地望着胡氏”;范进“斜着眼一扫”、“漫不经心地摆弄着烟斗,瞥了他一眼”;管家“扯扯屠户的衣袖,示意向老爷请安”;胡氏“心中隐隐作痛”等神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幅世态炎凉风情图,人物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寓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新闻联播式、导游解说式、内心独白式、记者采访式、散文风格式……其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正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着吗?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寻找什么新形式,只不过把生活的形式写成了文字,却成了最实用最新颖最好的结构。看来,生活的确是“创作之源”! 怎样创设成功的细节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想让内容充实具体,人物栩栩如生,就必须对生活中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进行精雕细刻,于细微处展现人物形象,烘托文章主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描写。怎样才能创设出成功的细节描写呢? 一、聚焦一个点,以小见大。 成功的细节描写应犹如一座精彩的雕塑造型,通过某种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细部刻写,集中而突出地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神采风韵,于点化中更显魅力,于凝固中更见动势,让人经久难忘。这个细部刻写的“点”可能是一些小动作,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攥”银子、“缩”拳头、“揣”腰里等假意推辞的小动作尽展内心的贪婪与虚伪,又如《故乡》中杨二嫂“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这个小动作让一个自私且俗气的小市侩嘴脸暴露无遗;可能是一些小景物,如《第二次考试》中苏林教授所见窗外残景,为下文探寻出陈伊玲复试失误的真相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又如《故乡》中开篇就展现了一幅农村荒凉的冬景图既影射出社会的真实,又暗示着人物的悲惨命运;可能是一些小道具,如《变色龙》中掩饰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的军大衣,又如学生习作《一碗面条》透过一碗妈妈生病后仍给我准备的热气腾腾的面条,领悟到感人至深的母爱;还可能是一些小特征,如朱自清笔下那凝注着深沉父爱的蹒跚背影,显示赫留金遭遇的血淋淋的手指头,孔乙己的长衫及“多乎哉?不多也”等令人念念不忘的个性特征。 二、串联一条线,环环相扣。 当一个“点”的描摹不足以显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时,就得对这个“点”进行大肆渲染与反复浸透,使其构成“线”的细节,有力地推动情节发展。运用最多的是以物件为线,如《变色龙》以被狗咬伤的手指头作为赫留金遭遇变化的情节纽带,一开始是用来要挟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时,手指头又成了他冒犯名种狗的罪证,从反面有力地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卑劣品质。又如《孔乙己》中三次出现唯一让人能想起孔乙己的小粉板,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丑恶嘴脸;有时也可以一句话为线,如学生习作《叮咛》就巧用寄予深切母爱的一声叮咛:“路上小心些”,精心串编起几个小巧的美丽镜头,展现了“我”由厌烦到理解乃至渴望的心理变化历程;称呼的变化也可以作为线性的细节,如《故乡》中闰土对“我”的称呼,童年时喊“迅哥儿”,成年后称“老爷”,封建等级制度的毒害不言自明,《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对狗的称呼变化更是达六次之多,将一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形象揭露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三、铺陈一个面,见微知著。 有些展现群体风采的文题,如《我眼中的同龄人》、《多彩的初中生活》等,仅靠一个“点”切入是不够的,必须采用“多点式铺陈”的构思模式,即从不同的角度去抓拍若干个颇具个性的“点”,采用新奇的组合形式生发出一个“面”。最常见的是并列式铺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关于“三拳”的描写,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不同的角度酣畅淋漓地展露出鲁达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性格,可谓细节描写中的传神之笔。又如学生习作《睡仙小传》聚焦哥哥睡觉的时间长、姿势绝、鼾声奇这三个富有情趣的“点”,多侧面地刻画了“睡仙”这一形象;也可以层进式铺陈,如学生习作《荒》取当前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的现实背景,拍摄了“田荒”、“园荒”、“人荒”这三个典型镜头,逐层深入地表达了“可怕的荒”这一现实主题;还可以拓展式铺陈,如有篇《心动》的习作,作者由考试失利后同学塞给我一张写满鼓励话语的字条,联想到许多与之相似的材料:生病时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回家时母亲一次乳名的呼唤,伤心时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这种由点及面的拓展,既增加了文章内容的厚重感,又显示了人物心理的闪光点,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匠心。 总之,无论是刻画人物形象的“点”,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乃至造成群体效应的“面”,都得益于生活中真实典型的细节。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在服从主旨需要的前提下,从“真”、“精”、“细”的角度提炼出精彩传神的成功细节,以小中见大的手法,达到藏海于滴水之中的目的。 追求语言的生动美 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无不以语言作为载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枯燥乏味,像个瘪三的语言是不会赢得读者好评的。如何激活学生思维,使语言生动活泼,更富于表现力呢? 一、 用词鲜活求风趣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含蓄风趣,必须注重用词的个性化,力求给人一种“没见过”、“没写过”的新奇感、陌生感。可错位移植,如将“学业负担过重”巧妙地移植为“食物搭配不合理”:“主食”含量多,外加“三明治”“吃一搭一”,还有“课外零食”,以致“消化不良”。于是,不免偶尔偷吃“一两口菜”,却又怕吃上瘾,惹来麻烦,也只能在“吃不尽的漫漫主食”之余想吃一点“自助餐”;可巧借熟语,如排队买饭时有人“插队落户”、“投亲访友”,又如,偷打游戏后终被“擒拿归案”等;可旧词新用,如:“他一来,我就在桌子中央画了条‘三八线’,他只要稍一‘越界’,就会受到我‘沉重的打击’”;可褒词贬用,如“范老师上课抽烟,从小就‘熏陶’了我们”……这些诙谐幽默的用语被作者赋予了全新的意蕴,绽露出清新的格调,给文章平添了风趣生动的色彩。 二、巧妙引用显新奇 行文时若在恰当的语境中巧妙地暗嵌一些生命力较强的语句,就创造了文章的一处亮点,显得新奇生动,文采斐然。意境深远、传诵千古的诗文名句当是首选,如“正因为‘扩招’让‘旧时王榭堂前燕’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我要为‘扩招’政策叫好!”,又如“现代文明正无情地冲击着古老习俗的防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呵!”,让你的文笔飘逸,还有比这更聪明的捷径吗?平时挂在嘴边的妙语也是一道亮丽风景,如“汪老师呀汪老师,我真服了你,你还真能‘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居然给我派来个‘克星’……”别忘了,流行歌曲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如“自那以后,‘该出手时就出手’,好汉们一时间对班上的公共财物大打出手,风风火火闯了个够。”套用古诗名句也能让文句生动新奇,妙趣横生,如“‘前不见烤鸭,后不见猪肘,望肚子之空空,独怆然而涕下’,唉!都是零食惹的祸!”“晚自习时几个同学在咯咯的嗑瓜子,全班‘余音绕梁’,有人戏称:‘听取瓜声一片’”,巧妙的一改,幽默诙谐,情趣盎然。 三、句式灵动生情味 巧借修辞句式,可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鲜活,使语言出采动人。如 “由于‘好汉’们该出手时就出手,课堂上老师讲课成了单口相声,教室里常常狼烟四起,几乎没有片刻安宁。这样,到了年终全校评比,我们班的学习成绩、纪律、卫生等,均被学样挂出了‘红牌’,一时间,教室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段文字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极尽夸张之能事,自有一股调皮之趣。此外,灵活运用整齐匀称的对偶句、着重强调的反复句、引人注意的设问句、发人深思的反问句,无不辞采清丽,清新俏皮。要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灵活多变,还应注重骈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恰当运用,切忌句式平板缺变化,落入平庸。如“遗憾是纷杂的,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遗憾;遗憾也是单一的,一千个人有时也只有一种遗憾。遗憾折磨人,贻误人,但也锻炼人,成熟人;遗憾让人烦恼,让人失意,但也使人反悔,教人学会自省,催人不断自新。”这段话长短句相间,骈散句结合,参差错落,情味顿生。 四、细节传神窥个性 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一个成功的细节片断就是文章的一个兴奋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人物的细微末节,让人物形象在一颦一笑,一个指头的轻移,一个脚步的迟疑中显露。如“爸爸抽着旱烟,好久没有说话,那一团团的浓烟仿佛说出了他的惆怅。”抓住抽烟这一特定细节,爸爸内心的苦闷无奈之情已溢于言表;又如“妈妈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小东西,吃饱了没事,给我滚!’”个性化的语言细节让一个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还可以浓缩场面,集中细节,组成句式:“想到了刚来这里时同学们的不屑和后来考进重点高中时的骄傲;想到了爸爸日渐稀少的头发和日益发胖的身体;想到了妈妈关于这个月电费比上个月高五元的叹息;还有呕心沥血的数学老师那些奇形怪状的几何题……”散而不乱的几个细节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情感丰富的中学生形象,内容具体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五、妙用标点增神韵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标点符号有时就是“语言”,就是“表情”,就是“情感”,就是“动作”……如“课间,通常是以这样的形式开始的:‘铃——’‘下课!’‘起立!’‘老——师——再——……’‘砰!哐当!唏哩哗啦……’‘噼啪!’‘吱——’‘嘁嘁喳喳……’所谓铃声在前,人影散乱,老师归而学者从焉。”这段文字就准确地利用标点符号,真实地再现了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仍好学上进的学子们虚心请教的情景;又如“妈妈这才惊醒似的双泪直流,啜泣着告诉我:‘你爸……你爸被……一辆五吨大卡车轧……轧……’‘什么?五……吨大卡车……?!’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像被重锤击了一记,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耳朵了。”如果去掉了这些能传达人物激动心悸的标点,还能细腻传神、扣人心弦吗?因此,只要我们精心地利用标点符号,就能让无数丰富的情感跃然纸上,为文章增添无尽的神韵! 当然,使语言生动精彩的手段远不止以上这些,但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咀嚼玩味美文的妙招,勤于积累鲜活的语言,大胆尝试出新的手段,就能让文章的语言灵动善变,文采斐然。 独辟蹊径 材源广进 ——探寻日记的“源头活水” “日记日记,每天哪来的东西记哟……”谈起日记,同学们大多愁容满面,长吁短叹。日记的“源头活水”在哪儿呢?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尝试采撷生活中的亮丽花瓣。 一、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 如果大家留意观察身边的人物,就会发现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细节:有反映人物职业特征的细节,如“我说嘛,我女儿是‘潜力股’、‘成长股’,再继续努力呀,就成了‘绩优股’。这回你‘反弹’上来,一定要保持‘涨势’。我呢,这就‘补仓’,多给你买几本好书。”个性化的语言让“股民妈妈”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有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如“胖女人发怒了,短短的脖子猛然伸长了,陷在肉里的小眼睛居然瞪了出来,叉着腰,跺着脚,唾沫星子乱飞。”好一个蛮横的泼妇形象!还有表露人物丰富情感的细节,如“在我的印象中,这只手是那样的有力而富有激情。在课堂上,它总是极力地挥舞着,从这边划到那边,从上到下,纵横交织,这一方教室都是它的舞台。”对老师的由衷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尽情流露。及时记下这些独具个性的鲜活细节,无意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利于写作时任意调用,充实文章内容。 二、一幅令人震撼的场面。 生活中有许多让人回味无穷的精彩瞬间,如课堂上的“插曲”、寝室里的“风波”、家庭中的“纠纷”、考试时的“打假” 等镜头。我们要善选“精彩点”,如刻画拔河比赛场面,就可以聚焦啦啦队员“猛张飞”的鼓劲声音“犹如虎咆狮吼”,“涨得脸由红转紫了”;运动员“小弥勒”“喘着粗气”、“把两脚钉在地上”、“全身都是汗水”……然后由点及面:“人群沸腾起来,喝彩声、叫喊声、蹦跳声、拍手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一幅令人振奋的运动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歌颂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三、一种稍纵即逝的感悟。 自然界中诸多的现象常让我们浮想联翩,一些独特的见解感悟在脑际一掠而过。如从蚂蚁不畏艰险,团结一心,架设生命之路的现象中感悟: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可贵的,“爱拼才会赢”;从沙漠中生长得蓬蓬勃勃的红柳、悬崖石缝中傲霜斗寒的青松感悟:生命的本质是在困境中取得突破,在绝境中获得新生,在灭后归于永恒;从弟弟买盐时退回多找的一分钱这件事中感悟:四岁的弟弟用实际行动揭示了不贪不占的起点之美;从奶奶教唱的“看电视与唱大戏”这一熟悉的童谣中 感悟时代变迁的重大主题……及时记下这些源于生活细节的精彩诠释,会让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心中一震。 四、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每个人的生活境遇都是真切独特的,是人无我有的新鲜素材,要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似乎平淡无奇的生活材料中发掘新内容、新感受,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新鲜的不平凡的写作材料。如暑期打工的艰辛遭遇,初当班长的尴尬境况,师生联欢的尽兴过程,邀友郊游的新奇经历,夜晚回家的惊恐历程等。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源于亲身的体验,真实的感受,因此内容更充实,形象更丰满,令人感觉更新奇,更能打动人心,当属日记的“重头戏”。 五、一些耐人寻味的话语。 留意自己周围的生活,你还会发现不少弥漫校园生活气息的班级流行语,如“人有两种。我想,一种适合豢养,一种适合放牧。”冷峻、机智和幽默的个性化语言令人折服;“血可流,头可断,发型千万不能乱!”叛逆的独白让人过目不忘,充满浪漫韵味……鲜活清新、通俗明快的群众口语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如杨柳“爆青”、洗过水的黄瓜秧苗“昂头翘尾”、懒汉“锥子戳屁股”也不动等。偶然拾得的一两句发人深省的名句格言、古诗妙语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同学们应格外留意收集这些话语,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时便可信手拈来,引用自如,增添文采。 六、一次挑战自我的创作。 如果当日的确无话可写,不妨自己命题,大胆地来一次创作,寻找一种成功的感觉。可以从素材库中调动积累,精心选取最具感染力量,最切题目意旨的典型材料,加工剪辑为独具个性的生活作文;可以展开想象,突破时空局限,编织故事,幻想未来,力求给人以新的感受、新的思索和新的启迪,如让堂·吉诃德现世,移植比尔·盖茨的记忆,有意造成了传统形象与现代心态的严重错位,形成了古今文化的冲突与撞击,从而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还可以自由创作诗歌、剧本、小说等。 由此看来,日记的“源头活水”就在大家司空见惯看似平凡的生活材料中,它长短不拘,大小随意,无须面面俱到,没有固定模式,不必为主题立意煞费苦心,也不必为谋篇布局绞尽脑汁,求的是生活的原汁原味,求的是随意真率的趣味,是记录心情的地方,尝试写作的场所,锤炼语言的阵地,积累语言和素材的“宝库”,我们必须博采众长,材源广进,方能写好日记。 文章发声技巧例谈 考场作文中,不少习作选材新颖,布局精巧,感情细腻,美中不足的是“只见其人,难闻其声”,好像在上演一部无声电影,无法再现生活的立体画面,无法感受文章的生动精彩。因此,这类文章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实在觉得可惜。怎样才能使文章发出声音呢? 一、借用拟声词汇,发真实之声 巧妙借用生活中原汁原味的拟声词汇,能给文章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带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如“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蹬蹬蹬地跑过去,吱扭一声把门打开”,它之所以比原文“我听见有人敲门,赶忙去开”生动精彩,就因为摹拟了生活中真实的声响,借用了形象活泼的拟声词汇。又如“马路上吱呀吱呀地过来一辆板车”就远比“马路上过来一辆板车”真实有趣,哪怕只加了“吱呀吱呀”这一个拟声词。行文中自然地运用拟声语气词有助于增添生活情趣,展现人物个性,如“瞧哇,大班长那呆傻相儿!”“嘿,简直就是一根又粗又笨的呆木头。”“不对哩,它呀,比木头多俩耳朵。”“嗨,我说,以后咱们就管大班长叫‘比木多耳’吧!”……你听,一串幽默诙谐的调侃声出来了吧!将拟声词汇融入形象描绘之中更令人感觉逼真逼肖,栩栩如生,如“在窗外小贩们扯着嗓子高声叫卖中,在对面录相厅侠客打斗的‘哈!嗨!’和女人嗲声嗲气的娇滴滴中,在邻家豪华音响超分贝狂轰滥炸的劲歌摇滚乐中,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 瞧,我们好像也置身于这种嘈杂渲闹的氛围中了!文中有如此生动传神、有声有色的音响片断,阅卷时不加分都不行哟! 二、妙用标点符号,传情感之声 如果不运用语言文字,还有办法让文章发出声音吗?有!那就是经常地、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标点符号有时就是“语言”,就是“表情”,就是“情感”,就是“动作”……比如说,人物的话语如果配上了感叹号,我们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叹息、赞美、愤怒、激动、悲哀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在菲利普断续的话语中之间,有着他的梦想的破灭,有着他的神情的紧张,更有着他的失望、懊恼和愤懑。又如“妈妈这才惊醒似的双泪直流,啜泣着告诉我:‘你爸……你爸被……一辆五吨大卡车轧……轧……’‘什么?五……吨大卡车……?!’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像被重锤击了一记,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耳朵了。”如果去掉了这些能传达人物激动心悸的标点,还能细腻传神、扣人心弦吗?因此,只要我们精心地利用这些“多情”的标点符号,就能让无数丰富的情感跃然纸上,为文章增添无尽的神韵! 三、巧用修辞手法,状美妙之声 要想将生活中美妙动听的声音再现到文章之中,就必须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平实为生动。可以从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感受声音的美妙,如《听潮》中“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拟人化的笔触描绘了众多奇妙生动的比喻,将属于听觉上的声音与人们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人产生了丰富美好的联想,从而体味到海那温柔甜蜜的宁静美。通感则可将声音与人的各种感觉沟通起来,让你可见可触可感可品味,如《绝唱》中描绘王小玉歌声的美妙:“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是从味觉的角度写声音给人的无比甘美,“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声音让人无比的舒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声音给人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悦耳动听的歌声,畅快淋漓的感觉,怎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击节赞叹呢?突出强调的反复更能让声音真实可感,如“好啊,好!”“大班长,来一个!”“对,来一个!”你是否已有了那种身临其境之感呢? 四、善用侧面烘托,品回音之声 当如实地描摹事物的声响难以突出声音的美妙之时,我们不妨转换思维,将所描写的声音从侧面描写这一“回音壁”中映射出来,让读者从回音中品味其声。可以渲染场面气氛,如《绝唱》中“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这部分侧面描写就用听众的爆满来烘托了演唱的高超技艺及巨大魅力;可以描写听众反应,如《口技》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三处宾客的情绪变化,《绝唱》中“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句、“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句、“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句等等,无须正面摹声描绘,听众的表现已经给我们显示了美妙的歌声给人的出神入化的感觉;还可以阐发议论,如《绝唱》中梦湘先生的大段议论和旁人“论得透辟极了”的感叹,《口技》中“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等精彩议论,有力地表现了声音那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这些间接描写声音的烘托艺术往往能创造出“深山藏古寺”的奇妙效果,是直接描写所无法替代的,我们写作时可得巧妙借鉴,尽兴发挥哟!姚全淑迟蛩芄待懿纪承(定石会解瀑式威翦柳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