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问答>杜甫的《不见》所表达的情感

杜甫的《不见》所表达的情感

2025-01-03 19:44:08 编辑:zane 浏览量:563

杜甫的《不见》所表达的情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杜甫的《不见》所表达的情感

《不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直抒胸臆,不假藻饰,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抒发了自己和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1,佯狂2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3,吾意独怜才4。   

敏捷诗千首5,飘零酒一杯6。   

匡山读书处7,头白好归来8。   

1.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2.佯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3.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4.怜才:爱才。   

5.说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   

6.指李白一生漂泊,只能以酒消愁。   

7.匡山:闹嫌段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8.头白:李白此时已经六十一岁。杜甫这时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者扒见了,故云归来。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液誉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

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此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nswer/25273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