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五胡十六国(304—439), 司马氏家族在曹魏统一北方和王浚渡江灭孙吴一统天下的基础上,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制度。由此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陲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五胡十六国东晋也无力收复中原,同时中原北地风雨飘摇,崔鸿著《十六国春秋》,此时期统称“十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习惯性统称。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举毕羯、氐、羌等五胡和华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和内迁丁零之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其中谯蜀、前凉、西凉、北燕、冉魏等国均系汉人所建,)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谈答前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含清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