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问答>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2025-01-27 00:01:13 编辑:zane 浏览量:567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战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各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海内外许多知识分子和作家来到延安和各根据地。这些地区陆续成立了各类文艺团体,出版多种文艺刊物。在根据地的民主气氛之下,文艺运动呈现出活跃的景象。先后来到根据地的作家创作了一批新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新的发展。群众文艺活动也开始蓬勃发展,各地组织了许多农村剧团,编演反映根据地军民生活和斗争的戏剧。群众性写作活动,也得到热烈的响应 但当时取得的这些成就,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从城市来到根据地的作家,一般存在不熟悉工农兵生活,不懂他们的语言,以及作家所运用的文学形式与工农兵群众在艺术趣味和欣赏习冲蠢惯上有隔阂等问题。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当时延安文艺界还存在一些思想分歧,诸如应该首先努力表现根据地的新生活还是为“大后方”服务,怎样处理歌颂根据地的光明面和批评其阴暗面的关系,怎样对待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学习蚂埋政治理论是否妨碍创作情绪等问题。 文艺座谈会后,毛泽东又向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指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各根据地中央局和各级党委,相继传达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闷判蚂部署文艺整风工作。各文艺团体和有关单位组织作家、艺术家认真学习文件,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一些作家还发表这方面的心得和体会,如立波的《后悔与前瞻》、舒群的《必须改造自己》、何其芳的《改造自己,改造艺术》等。鲁迅艺术文学院还检查了文艺教育中的问题。周扬发表《艺术教育的改造》,张庚、何其芳也发表《论边区剧运和戏剧的技术教育》、《论文学教育》,检查了前一时期文艺教育中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偏向。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nswer/26386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