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甲午战争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的资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松岛 Matsushima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2/6磅速射炮*1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尾本知道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原计划建造4艘,后改为3艘。该舰1888年2月1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乱扒设龙骨,开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战争时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3弹,死35人伤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5年参加了对马海战。战后“三景舰”被编为练习舰队运送海军学员进行远航训练。1908年4月30日在运送海军候补生远航归途中在澎湖列岛的马公岛停泊时弹药库突然爆炸沉没。1908年7月31日除籍。 严岛 Itsukushima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横尾道昱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氏基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3人伤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19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更名为严岛丸。1920年7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舰名改回严岛。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为潜艇学校的水上校舍歼陪谨。1925年报废。1926年3月12日在吴港解体,同年3月21日除籍 桥立 Hashidate 排水量(吨) 4278 船长(米) 91.81 船宽(米) 15.6 吃水(米) 6.05 马力(匹) 5400 航速(节)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员(人) 355 舰长 日高壮之丞 舰史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横须贺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弹,死3人伤11人。黄海海战后曾代替松岛号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2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1925年12月23日报废,次年5月1日抛售,1927年在横须贺解体。 吉野 Yoshino 排水量(吨) 4267 船长(米) 109.73 船宽(米) 14.17 吃水(米) 5.18 马力(匹) 15968 航速(节) 23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8/47mm速射炮*22 鱼雷 360mm*5 装甲 甲板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115mm 乘员(人) 385 舰长 河原要一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还有一艘同型舰为“高砂”。据说吉野舰原为中国订购,但由于经费不足而被日本购去。1892年2月开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人伤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巡弋渤海。1904年被编入第一舰队参加了日俄战争中攻打旅顺的战斗。1904年5月15日在浓雾中与装甲舰春日号相撞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浪速 Naniwa 排水量(吨) 3709 船长(米) 91.4 船宽(米) 14 吃水(米) 6.1 马力(匹) 7604 航速(节)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鱼雷 380mm*4 装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乘员(人) 352 舰长 东乡平八郎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1884年3月27日开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该级舰据说原来也是中国订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而由日本购去。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9弹,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2舰队第4战队。对马海战中受伤,后退出第一线。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岛群岛得抚岛海面因事故沉没。1912年8月5日除籍。 高千穗 Takachiho 排水量(吨) 3709 船长(米) 91.4 船宽(米) 14 吃水(米) 6.1 马力(匹) 7604 航速(节)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鱼雷 380mm*4 装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乘员(人) 352 舰长 野村贞 舰史 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是浪速号的同级舰。1884年4月10日开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5弹,死1人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编入第二舰队参战。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国青岛时被德国S90号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264人战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 Akitsushima 排水量(吨) 3150 船长(米) 91.7 船宽(米) 13.14 吃水(米) 5.32 马力(匹) 8516 航速(节) 19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6/47mm速射炮*8 鱼雷 360mm*4 装甲 甲板75mm/炮盾115mm 乘员(人) 314 舰长 上村彦之丞 舰史 日本在横须贺船厂建造的巡洋舰原来作为“松岛”级的4号舰建造,后改为单独设计建造一型巡洋舰。该舰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钢制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4弹,死5人伤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六战队担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1年4月30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横须贺解体 扶桑 Fuso 排水量(吨) 3777 船长(米) 67 船宽(米) 14.6 吃水(米) 5.5 马力(匹) 3650 航速(节) 13 火炮 240mm炮*4/170mm炮*2/80mm炮*6/机关铳*1 鱼雷 360mm*2 装甲 水线100-230mm/炮塔200mm 乘员(人) 345 舰长 新井有贯 舰史 日本向英国Samuda Bros公司订造的巡洋舰。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横须贺撤去帆索装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滩停泊时由于锚索断裂造成漂移,被松岛舰舰首冲角撞击后又与严岛舰右舷相撞后舰腹部进水沉没。1898年6月5日打捞出水后送入吴海军工厂修理。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08年4月1日除籍后作为杂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横滨解体。 千代田 Chiyoda 排水量(吨) 2439 船长(米) 94.5 船宽(米) 12.98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5678 航速(节) 19 火炮 120mm速射炮*10/47mm速射炮*14/机关炮*8 鱼雷 360mm*3 装甲 甲板25-38mm/水线带115mm 乘员(人) 306 舰长 内田正敏 舰史 由于日本向法国Forges公司订购的亩傍号(Unebi)巡洋舰1886年10月19日竣工驶往日本途中于12月3日突然失踪,日本海军获赔124万5千3百円。 日本用这笔资金向英国Brown公司订造千代田号巡洋舰。1888年11月开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该舰是除扶桑、比睿两艘老舰外唯一在中央设置防御装甲带的军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3弹。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三舰队第六战队,在朝鲜海峡护送运输船队。1904年7月26日在炮击旅顺时触雷后赴横须贺修理,而后参加对马海战。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一战中参加进攻中国青岛的作战。1921年4月30日成为水雷母舰。1922年4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4年4月1日成为杂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实弹射击训练中作为靶舰被击沉。后来该舰舰桥被拆除,移往江田岛海军学校作为号令台 赤城 Akagi 排水量(吨) 622 船长(米) 47 船宽(米) 8.2 吃水(米) 2.95 马力(匹) 963 航速(节) 10.25 火炮 8.2磅炮*1/4.7磅炮*1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126 舰长 坂元八郎太 舰史 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户工厂建造的摩耶级炮舰之一。1886年7月20日开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编入吴镇守府,舰长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30弹,死11人伤17人。舰长坂元八郎太被击毙。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炮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一舰队第七战队,1904年5月18日在旅顺外海浓雾中与大岛舰相撞,大岛舰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编入第三舰队。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购入,航行于濑户内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岛遇台风沉没。1946年初被打捞起来,1月又在濑户内海触雷沉没,于1951年再次打捞起来。该舰最后于1953年在大阪解体。 比睿 Hiei 排水量(吨) 2284 船长(米) 67 船宽(米) 12.4 吃水(米) 5.3 马力(匹) 2515 航速(节) 13.5 火炮 170mm炮*3/150mm炮*6/1磅炮*4 鱼雷 360mm*4 装甲 水线带88-115mm 乘员(人) 321 舰长 樱井规矩之左右 舰史 日本向英国Milford Haven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之一。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23弹,死19人伤37人。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西京丸 SAIKIO 排水量(吨) 4100 船长(米) ? 船宽(米) ? 吃水(米) ? 马力(匹) 4300 航速(节) 15 火炮 120mm速射炮*4 鱼雷 装甲 ? 乘员(人) 350 舰长 鹿野勇之进 舰史 日本建造的商船,1889年下水,甲午战争前改装成代用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12弹,伤11人 金刚 Kongo 排水量(吨) 2200 船长(米) 70 船宽(米) 12.4 吃水(米) 5.3 马力(匹) 2500 航速(节) 14 火炮 170mm*3/150mm*6/1磅炮*4 鱼雷 360mm*2 装甲 水线88mm-115mm 乘员(人) 308 舰长 有马新一 舰史 日本向英国Earles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的首舰。1875年9月开工建造,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担任舞鹤地区的守备。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09年7月21日除籍。 高雄 Takao 排水量(吨) 1750 船长(米) 70.4 船宽(米) 10.5 吃水(米) 4.0 马力(匹) 2332 航速(节) 15 火炮 150mm*4/120mm*1/57mm炮*1/四联装机关炮*2 鱼雷 380mm*2 装甲 ? 乘员(人) 220 舰长 舰史 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1886年10月30日开工建造,1888年10月15日本下水,1889年11月16日建成。建造时采用钢骨铁皮结构,双重钢底,为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该舰也成为当时日本最高造船水平的体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担任津轻海峡的警备舰。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退役。 筑紫 Tsukushi 排水量(吨) 1350 船长(米) 64 船宽(米) 9.7 吃水(米) 4.4 马力(匹) 2887 航速(节) 16.5 火炮 250mm*2/120mm*4/9磅炮*2/1磅炮*4 鱼雷 450mm*2 装甲 ? 乘员(人) 186 舰长 三善克己 舰史 原智利海军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造的Artur Pratt号巡洋舰,1879年10月2日开工建造,1880年8月11日下水。日本海军于1883年6月18日购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06年成为靶舰,1906年5月25日除籍,1910年解体。 八重山 Yaeyama 排水量(吨) 1584 船长(米) 96.9 船宽(米) 10.5 吃水(米) 4.0 马力(匹) 5630 航速(节) 20.75 火炮 120mm*3/47mm速射炮*8 鱼雷 450mm*2 装甲 ? 乘员(人) 200 舰长 舰史 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1887年6月开工建造,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建成。该舰由于马力大航速高,所以多被用作侦察舰和通报舰,并兼作鱼雷艇母舰,舰上可装载5艘鱼雷艇的补给品。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通报舰。1902年在根室附近搁浅沉没,打捞修理后重新服役。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作为无线电收发舰,收效甚微。1911年4月1日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