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问答>《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2025-02-26 13:46:08 编辑:zane 浏览量:545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全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白话译文: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散雹腔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肆盯的《孟子·梁惠王》。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扩展资料:

背景:

三家分晋时,魏国都城在安邑。魏国的领土东已据有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河南一带,且东部已成为魏国领土的主要部分。由于秦国人的不断进逼,加之东方齐国的兴起也向魏国的霸业挑战,所以在魏惠王六年四月,就把国都从安邑东迁到梁,又称为大梁。

魏惠王迁都大梁后,便于对东部广大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加强了对东方诸侯的控制,以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中的影响。桂陵之战后,前352年,诸侯军将魏军包围于襄陵 ,秦军则进攻魏的河西夺取了少梁和安邑。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夹于秦、齐、楚大国之间,但是要永保霸业又必须对外用兵,外交的不利,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军事上的失败成为了必然。虽然魏在襄陵取得了胜利。

并西向收复了全部河西失地,但是魏国力大损,无奈和赵讲和,将邯郸还给赵国,与赵结盟。魏惠王没能实现当冲衫年庞涓给他制定的战略方针,从此魏国开始走下坡路。魏国虽遭桂陵重创,国力损耗,但军事上还保持着强盛的声势。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nswer/28208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