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血管炎是什么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呈多形性损害,好发于青年男女。【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毒热炽盛:多因毒热之邪内盛,迫血妄行,外溢于肌肤,而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甚则腐败血肉,而见溃疡等症。②气血两虚:多因病久气血耗伤,肌肤失养所致。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III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感染、药物、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体内都可产生免疫复合物,引起补体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破坏,导致组织坏死而引起本病。【临床表现】⒈皮损特点:皮肤损害为多形性,包括红斑、丘疹、斑丘疹、风团、紫癜、瘀斑、血疱、浅表和和拍的小结节、溃疡等损害,其特征表现是高起性紫癜性斑丘疹,鲜红色至紫红色,压之不褪色。紫癜及紫癜性斑丘疹上可发生血疱、坏死及溃疡。有的发展为结节性损害。皮疹吸收后遗留色素沉着,或有萎缩性疤痕,可有局部瘙痒和疼痛。可累及粘膜,发生鼻衄、咳血、便血等。还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和疲乏等症状。⒉好发部位:好发于小腿、踝部及上肢等处,多对称。亦可泛发。部分患者可继发内脏损害,称反应性-系统性血管炎。⒊病程慢性,可急性发作,单个皮疹持续2~4周,常反复发作使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实验室检查、病理】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加快、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高球蛋白血症、补体下降、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组织病理主要为真皮乳头下到网状层的毛细血管炎和小血管炎,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渗出,管腔狭窄、闭塞,有血栓形成,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性或坏死,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可见白细胞破碎及核尘和红细胞外渗等。【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本病急性发作,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皮损多对称分布在下肢,以斑丘疹、瘀斑、紫癜、结节和溃疡等多形性皮损为特征,有疼痛和灼热感,结合组织病理变化可以确诊。本病应与过敏性紫癜及丘疹坏死性结核疹鉴别。(一)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皮损形态较单一,主要为紫癜或风团样皮疹,可伴有关节酸痛、胃肠症状和尿中出现蛋白和红细胞。(二)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多发生在青年,损害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关节附近和臀部,呈暗红色实质性丘疹或中心坏死性结节,无紫癜。有结核史或结核病灶。组织病理检查有结核病变。【辨证治疗】(一)毒热炽盛皮损为红色斑丘疹、丘疹、紫癜、瘀斑棚碰,唤羡疼痛较重或有灼热感。舌质红或绛,苔黄,脉弦或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药:凉血五根汤加减:白茅根30g、瓜篓根15g,茜草根15g,紫菜根15g,板蓝根30g,连翘15g,赤芍15g,丹参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二)气血两虚皮损出现慢性溃疡,肉芽不新鲜,生长缓慢。疼痛较轻,舌质淡可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治宜气血两补。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0g,川芎5g,白芍6g,熟地15g,人参3g,白术10g,茯苓8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特色治疗】近十年来我所应用排毒化斑灵4号(由当归、 丹参、生地黄、牡丹皮、红花、紫草、茯苓、大枣等滋阴凉血、解毒化斑、脱敏止痒。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成)。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具有疗效好,抗复发,无毒副作用的特点。瘀血症状较重者,可选用排毒化斑灵4号颗粒冲剂治疗。每晚睡前开水冲服一次,每疗程30天。(资料网页http://wwww.abxgb.com)(二)西医治疗⒈ 抗生素,适用于有明显感染时。⒉ 口服维生素C、复方路丁、潘生丁、阿司匹林、消炎痛及氨苯砜等。⒊ 严重泛发者,可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如泼尼松20~40mg/日,但较长时间应用 可产生依赖,并有较大的副作用,应慎重应用。【预防措施】⒈ 积极寻找病因,预防感染,去除炎性感染病灶,停服可疑药物。⒉ 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水肿。⒊ 补充多种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