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知识>心律不齐的症状

心律不齐的症状

2024-09-20 01:28:10 编辑:zane 浏览量:565

心律不齐的症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心律不齐的症状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根据你的陈述,考虑为“心律失常”的问题。 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在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模迹团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脏传导失常等,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畏寒、浮肿、喘促等。 1)发病原因 常见出现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有: 1. 正常心脏:疲劳、喝浓茶、烟酒剌激、情绪激动及冷饮等,常可出现心律失常。 2. 器质性心脏病: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以及可以引起一过性心律失常的风湿性心肌炎、白喉及流感等急性感染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 3. 药物作用: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化喹啉、灭虫宁、安眠药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4. 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 5.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 …… 5)饮食宜忌 心律失常患者安排好日常的饮食,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心律失常常由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在饮食中应避免促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情发展及加重的食品,同时还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1. 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 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 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 应供给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5. 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6. 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7. 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6)饮食疗法 用食物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谓心悸),最早见于《灵枢·五味篇》,其曰:“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其中“薤”即薤白,现代医学已证明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一记载可能是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应用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早记载,比英国人布伦顿发现亚硝酸戊酯治疗心绞痛要早1800年以上。 1. 中医认为: ① 麦,甘润养心,食之可养心安神,减少或治疗心悸症状。羊肉为性温味甘,血肉有情之品,有养血补心,治疗心悸作用。《伤寒论》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贫血,有补血养心之效。 ② 杏为果州羡类,性味酸温,食之有补心气作用。古人用治心悸,也可能取其酸敛心气作用。 ③ 薤白:味甘辛,性温。食、药均宜,有理气通阳宽胸作用,为常用治冠心病药物。 2. 传统上用治心律失常(心悸),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还有: ① 元肉:味甘性温,养心安神,补益心气。 ② 莲子:味甘性温,健脾安神。 ③ 百合:味甘淡,润肺养旦橘心安神。 ④ 羊心、猪心、鸡心等,同气相求,以脏补脏,具有养心安神功效,多配朱砂蒸服。 ⑤ 马鹿、梅花鹿护心血,为被猎杀的鹿死后剖胸,凝固于心及胸腔之血,取出晒、晾干后,研末,蒸猪心服,具有养血安神宁心之作用。对于治疗心悸效果较好。唯近十几年来鹿的减少和国家禁猎野鹿,故马鹿护心血十分珍贵和难得,仅能在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病、残或衰老宰杀时取得少许而已。 …… 10)注意事项 1. 正确对待,心胸开阔:心律失常患者要做到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尽管心律失常是一种病态,但除了严重的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的患者能够同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 2. 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 3.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宜适当地做些锻炼,如养鱼、种花、散步、练太极拳、保健操、练气功等。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病人才应长期休息。 4. 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在气候变化大、季节交替的时候要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5. 注意安排合理饮食,戒烟,少饮酒。 6. 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不要因为便秘而发生意外。 7. 定期到医院检查,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用药。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rticle/12442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