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重重5》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那个我们熟悉的伯恩回来了!——“谍影重重三部曲”与《谍影重重5》
最近几年好像好莱坞六大的奇观大片想象力出现瓶颈,除了几部不错的原创科幻电影外(《星际穿越》、《火星救援》、还有我觉得其实挺不错的《明日边缘》),能称得上大片好像只有漫改作品。从早年的战争片(《翼》、《西线无战事》、《乱世佳人》),到科幻片(《星球大战》、《E.T.》、甚至可以算上《捉鬼敢死队》),到动作片(阿诺和史泰龙领衔的一众动作明显的作品),到魔幻片(《指环王》、《哈利波特》),再到目前杂糅了很多类型的漫改超级英雄题材,能制造奇观的大片题材本身有限。本来每年各大制片公司的计划中,A类项目就那二十多个,这些项目要保证视觉奇观,因而才可以跨越种族文化成为“大片”在全球发行,而不少观众走进电影院也是想欣赏一下“大制作”“大场面”的视觉奇观,于是一拍即合。但这几年大片题材的匮乏,让很多片商开始想着重启之前成功的系列作品。在《谍影重重5》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重启的《终结者》、《星球大战》、《独立日》、《侏罗纪世界》和《疯狂的麦克斯》,这些作品评价不一,《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获得了超越原系列的超高评价。《星球大战7》和《侏罗纪世界》因为实在太像之前的作品,所以中规中矩,即没有很烂,也没有让人觉得那么好看。而《终结者5》和《独立日2》不但评价糟糕,而且票房失利。而作为这次重启大潮中,同样根正苗红的《谍影重重5》则同《星球大战7》、《侏罗纪世界》一样,将原系列所有的套路都走了一遍,很精彩,没有让人失望,但真的早桐没有那么惊喜。
一、我们为什么期待伯恩?
2002年,《谍影重重1》横空出世,这部电影上映前可能自己都没想到,日后会收到如此高的评价明裂。这个项目看似不像是A类,他的导演是之前没有拍过动作片的道格·里曼,演员也是之前更多走文艺路子的马特达蒙,女主是在美国并不出名的《罗拉快跑》的主演弗兰卡·波坦特。从当时布拉德皮特选择了别的项目也可以看出。故事看似也没有非常特殊,也没有那么多的噱头。可这样一部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2003年成为当年DVD销售和出租排行榜的双料冠军,成为很多影迷心中特工类电影的头牌,盖过了《007》和《碟中谍》系列。事后诸葛亮的寻找原因,《谍影重重1》的成功除了在故事、配乐、人物设定各方面都做到了水准之上外,因为导演独特的电影语言,给影片注入了真实冷峻的特质。《谍影重重1》的故事复杂程度刚好,其实相对于后面两部,算是故事比较简单,而且故事节奏比较缓慢,过场戏留的还算充足。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非常写实,无论是斗智还是斗勇,无论是装备还是动作,都按照我们接触理解的设定。人物设定明确,马特达蒙被虽然有被批评“全程梦游”,但伯恩本身不记得自己身份的设定本身也很适合真的有些“呆萌”的马达。女主很出彩,导演说自己在构思电影时灵感的来源就是女主在《罗拉快跑》的形象。几个配角形象鲜明,尤其是克里夫欧文演的反派杀手,一直很喜欢他,可总是不温不火。加上约翰鲍威尔的音乐,所有的这些让电影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但并不足以成为经典,真正让它成为经典的是导演采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开场不久,伯恩大闹美国领事馆,这一段拍的镜头流畅,过程交代的非常清楚,而且很符合人们对现实的反映。片中一段巴黎追车戏,这么长一段时间竟然一点没有让人觉得厌烦。克里夫欧文庄园大战马达一段,陆槐坦场景空旷,但镜头凌厉,还是很紧张。最后片尾的大战,动作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没有港式动作片的套路,也不像八十年代动作片那样没有美感。所有的这些场景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的加持下都让人大呼过瘾,和以前看过的特工片完全不一样。于是《谍影重重1》一跃成为比优秀要优秀的经典。
(系列的开始,水中的伯恩)
(当年还很青涩的马达)
2004年《谍影重重2》上映,由于在筹备期间道格里曼因为理念不合退出,环球找来了凭借《血色星期天》引起业内关注和赞扬的保罗·格林格拉斯做导演。这个导演之前做过新闻记者,擅长处理写实题材。不同于很多换导演就砸锅的系列,保罗的到来,不仅没有改变整个系列的写实、冷峻、凌厉的风格,反倒将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楼,将《谍影重重》系列水平拔高了一个层次。如果说第一部道格里曼对影片的处理还有一些好莱坞大片的常见套路,电影的节奏更加舒缓,高潮前面的过场戏挺足的,也给了男女主一些谈情说爱的时间。一些场景的节奏比较慢比如庄园大战。打斗的配音有些浮夸,还是有些香港动作片的影子。而到了《谍影重重2》,保罗直接将自己熟悉的拍新闻纪实片子的手法用来拍故事片。基本上摒弃了所有过场戏,故事密度更高,节奏更快。几乎全程没有让人喘息的机会。开场卡尔厄本演的反派杀手就把女朋友给杀掉了,而这一段戏也很精彩,卡尔厄本很帅,可能因为他是新西兰演员的原因,他这么多年也不温不火,但这个杀手气场一点不输伯恩。之后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逃出机场,甚至比上一部逃出美国大使馆还要精彩。之后标志性的追踪与追踪写实而精彩。而最让人惊讶的是第二部的高潮竟然是一整段的追车戏。这段戏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简直傻了。无论是极为擅长炮制大场面的迈克尔贝的追车戏,还是《速度与激情》、《极速六十秒》这样追车题材的戏,都不及这一段追车给人带来的紧张、压迫、激动的感觉。甚至《黑客帝国2》中那段同样精彩的追车,因为使用了电脑特技,也没有这一段给人的印象深刻。而把电影高潮留给完整的一段追车,并在最后戛然而止,这种让人大呼过瘾的视觉奇观比起千军万马而言,是另一番震撼。故事中间伯恩和绊脚石计划最后一位特工的打斗,比第一部更加写实,剪辑速度更快,镜头更晃。用杂志卷成的短棍对战短刀也是经典对抗(参见《杀破狼》中甄子丹用短棍对阵吴京的短刀)。电影结尾,伯恩找到了被自己杀害父母的小女孩,向她道歉,这时电影在故事之外,也展现了对伯恩人物的发展。
2007年《谍影重重3》上映,在前作取得超高的评价和票房之后,第三部要做的更好就更为困难。导演和编剧都将这一部作为系列的最终章,于是将故事定位成伯恩寻找到自己的身份,并且知道自己是自愿加入绊脚石计划的。这大概回应了整个故事,也将故事从头到尾穿起来,由于第一部并不知道有续集,能穿的这么好也算功夫了。故事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如何将让影片更上一层楼呢?导演给出的答案是,把所有的套路做的更加极致一些。故事节奏再快一些,于是出现了更多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话;手持摄影不够,还要加跟拍;剪辑再快一点,再快一点;追车再多一点,再来点追逐,于是整部电影观众就跟着导演节奏没有丝毫喘息机会的穿越了大半个世界。这一部中,电影的重头戏更为集中,三场重头戏几乎每场都占据三分之一的长度,开场的滑铁卢火车站的追踪与反追踪,过程复杂,但交代的极为清楚。中间摩洛哥丹吉尔的追逐戏,街道更加狭窄,又加上屋顶的追捕,加上伊斯兰风格的地域特色,使得整段戏非常出彩。最后三分之一,来展示伯恩一个人单挑整个CIA,虽然有帕姆的帮助,但几乎还是一个人控制了局面,展现了斗智的精彩,而纽约第七大道的追车,和同样精彩的打斗也让最后一场戏分量不轻,最为重要的是,这次的高潮是由故事本身带来了,伯恩身份的谜团终于揭开了。而让伯恩和观众都感觉复杂的是,本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受害者的伯恩,发现自己是自愿参加绊脚石项目的。至此,整个故事圆满落幕,三部曲成为特工间谍题材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系列。
(故事的结尾仿佛又回到了故事的开始)
二、我们期待的伯恩回来了
环球早在2012年就按捺不住重启“谍影重重”系列的野心,找来了三部曲的编剧,识图另起炉灶打造新的系列,可惜尽管编剧将之前所有的套路都拿了出来,影片还是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失败了。《谍影重重4》就不应该算作“谍影重重”系列,不仅是因为少了灵魂人物伯恩,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之前电影语言的风格,没有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的帮助,同样的套路好像都不灵了。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这次环球请来了原班人马,打造了《谍影重重5》,现在还看不出来是否有新的续集,但无论如何,我们熟悉的伯恩回来了。
电影的剧本这次有导演亲自操刀,故事整体上和三部曲衔接的不错,因为三部曲中都有伯恩回忆的闪回镜头。这次伯恩的闪回中,回忆起了重要人物,自己的父亲,而正是自己父亲的死让他自愿加入绊脚石计划,因此就这一点来说,电影本身和三部曲契合度很高,因为第三部的答案是伯恩自愿加入,但大家都没有继续问一下伯恩为什么自愿加入。故事的引子是在三部曲中均有出演戏份不断吃重的朱丽娅斯蒂尔斯扮演的尼基发现更大的暗杀组织计划,于是开始了整个揭露与反揭露的斗法过程。不得不承认,保罗对于新闻现实题材的独特掌控力,希腊骚乱虽然是在西班牙拍的,但看起来和看新闻联播一样真实。接下来同样的套路,一个和伯恩一个级别的杀手追杀伯恩,这次的杀手是由法国著名影星文森特卡索演的,算是整个系列中,最大牌的反派了。戏骨就是戏骨一点都没有让人失望,气场不输伯恩。同样的不顾个人权利,一己之力掌控全局的CIA主管,不过这次也升级了,老戏骨汤米李琼斯,老爷子也从没让人失望。同样的精明干练,对上次有所怀疑的女高管,不过这次换成了近两年以火箭速度蹿红的艾丽西亚·维坎德。以及同样的追车和打斗。事实上,《谍影重重5》的追车戏在整个系列中应该仅次于第二部的高潮戏,甚至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整个追车戏时间长达十分钟左右,过程复杂,场面调度极为困难,但是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也算是精彩的高潮戏了,遗憾的是,没有像第二部把追车戏本身放在高潮,最后还是有些俗套的安排了马达和卡索两人的对决,这冲淡了追车戏给人带来的震撼。更加接近俗套的好莱坞大片。但仅就最后的追车戏,我觉得就值回票价,是最近几年大银幕上最好的追车戏,没有之一。
同样三部曲的套路,《谍影重重5》一个都没落下,但要比同样没落下的《谍影重重4》要好很多,原因无他,那个擅长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的导演回来了。整部电影像以前一样,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升级,镜头更加晃动,这也是中国特供3D版被人诟病的原因。我看的是IMA3D版,尽管不存在画面偏暗的问题,但还是因为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导致很多细节看不清楚就过去了。但抛去观感不说,这样的电影语言将以前我们熟悉的“谍影重重系列”带回来了,无论是追踪还是打斗,无论是追车还是斗智,都同样的精彩。除了刚才可惜的故事节奏问题之外(应该在追车戏结束时结束),电影各方面的套路基本上还是三部曲的套路,电影语言也保持着一贯的水准。因此没有让人失望,但是由于之前所有的套路我们太熟悉了,于是便少了很多惊喜,甚至没有惊喜。这同《星球大战7》、《侏罗纪世界》一样,每一部都按照以前的套路走,但最终还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可能模仿自己从来都不能出成绩吧!有时候我们期待类型片,期待一部具有我们想要的一切套路的电影,但我们实际上想要的是一部各种套路都有的新电影,而不是各种套路都在的老电影。这一点反应的可能还是整个世界范围内想象力和创新的匮乏,这也说明,仅仅依靠重启也不能挽救整个大片的前景。
三、科技,让权力统治更强大还是让人更自由
《谍影重重5》上映前后,一个噱头是“后斯诺登时代”,无论是观众还是影评人都会被故事反映的社会现实所吸引。因为片子不仅提到了斯诺登,还将前段时间苹果与CIA的官司搬上了银幕,深梦公司一眼就能看出有很多科技大佬的影子。诚然,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很多学者都强调,二十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人类依靠组织改编世界。谁的组织化程度更高,谁更有力量。因此政治的作用无比强大。但二十一世纪,对世界影响更大的是技术,政治已经很难改变这个世界,而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此时人们面对这一个科技发展的悖论,科技发展到底会促进个人自由还是会加重压迫统治。乐观的人举出无数例子,说明科技带来的信息自由对世界的影响,比如各种革命。悲观的人用逻辑告诉大家,科技的发展只能让权力更加集中,问题只是集中在大的公司手中还是政府手中。《谍影重重5》中的设定比较简单,大公司虽然和政府有合作,但最终站到了个人自由的一边,可现实生活中简直不敢想象,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大数据带来了更有效果的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能力更加强大。相对于科技赋予个人的权力,科技赋予国家的权力更多更大。
事实上,“谍影重重三部曲”每一部都有情报部门对公民的监管,而且在不断升级。
从最开始的老式电脑到现在的超大屏幕,从控制电话,CCTV监控到现在直接卫星锁定,甚至利用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搜集个人信息。但说实话,《全民公敌》和《谍影重重》上映的时候,我们更多的讨论电影带来的刺激与反思,还没有感受到隐私和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但到了2016年,到了《谍影重重5》,我们都能感受到电影中反映的现实。就此而言,我想电影本身还是多了一份时代意义吧!
PS:电影结束散场时,一个母亲对她儿子说,感觉电影一直在牵着你走,一直都很紧张,之前看电影没有这种感觉,她的这段话,可能是“谍影重重”系列的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