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会被称为好圣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明宣宗朱瞻基会被称为好圣孙的根本原因:解决了朱棣立谁为太子这个难题。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太子之位是否不可动摇?不是,至少朱棣的另外两个朱高煦、朱高燧就是这么想的。朱高炽虽然早早被立为太子,在靖难之役北京保卫战表现抢眼,但是朱高炽自身是有问题的,不是人品问题,而是身体素质存在大问题,在《明通鉴·卷十三》中: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这是朱棣在靖难之役时,劝勉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时说的话,意思你得加油,你大哥身体不好!其实不难发现朱棣说这话其实是似而非的,像是说了什么却又好像什么也没说,但是朱高煦却坚定的认为,这是想自己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太子之位自己有很大胜算,之后的作战更加英勇,相信是此话激励的作用。
其次,朱棣有无想换立太子?显然是有的。《明史·解缙传》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记载的: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什么意思呢?就是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后,不是说坚定不移的认定他就是大明王朝的后继之君,他问过许多大臣,其中包括淇国公邱福,他的回答就是应该立汉王朱高煦,理由很简单朱高煦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太多的军功。那么,是不是朝廷内就以此一边倒,都选择了汉王呢?显然不是,这时一向喜欢说实话的解缙被朱棣征询建议,他就回答不应该废掉现太子,理由也很简单: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解缙这么说完后,朱棣其实是没有过多的反应,知道解缙再加上一句:好圣孙才坚定了朱棣的太子人选。
其三,好圣孙与确定太子人选的关系。据《明史·本纪第九·宣宗》记载:永乐九年十一月,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而且是伴随朱棣一起巡幸征讨。不仅如此,雀颂还让朝廷中的能人学士胡广等为册立的皇太孙朱瞻基讲论经史。并且对朱高炽说下了:“此他歼运日太平天子也”的话。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朱棣改立他的儿子朱高煦为太子,已是太孙之位朱瞻基恐怕要和太子朱高炽一并被废黜。那么,朱高煦有那么大的必胜把握吗?没有!不仅没有,朱棣还怀疑其子有夺位的可能,在《明史·朱高煦传》记载,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这次朱高煦还是依旧不肯就藩,朱棣疑之,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意思很明确,已经给你换好了藩地,就不应该还赖在京城不走的道理!
朱棣显然对这样的儿子还是比较宠溺的,之前不肯定走说地方不好,现在给你换过地方了,你还是不走,而且还说自己有犯什么过错,凭什么要被支开到偏远的地区?不仅如此,还僭越使用皇帝使用的车马器物,可见嚣张跋扈到了什么地步,这次朱高煦又是一赖就两年,到了永乐氏岁梁十五年才被催促到了藩地乐安州,这就代表朱高煦之后会安守本分了?显然不可能!朱棣知道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情,即便自己驾崩后,太子朱高炽继位也不会对朱高煦不利,但是,朱高煦会对这位大哥手下留情么?连自己的话朱高煦都有违拗的时候,将来如果发生夺位的事情,那么自己将是大明的罪人,而早早确定皇太孙之后,就会反向夯实太子之位,就是告诉朱高煦你想做太子没戏,做皇帝更没戏,即便太子朱高炽不在了,新的储君已经提前确定了,那就是好圣孙朱瞻基。
所以,明宣宗朱瞻基会被称为好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