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知识>唐朝张籍《节妇吟》 后世为什么有这么大争议

唐朝张籍《节妇吟》 后世为什么有这么大争议

2024-12-01 22:44:12 编辑:zane 浏览量:572

唐朝张籍《节妇吟》 后世为什么有这么大争议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唐朝张籍《节妇吟》 后世为什么有这么大争议

这首诗的题后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的文字。李师道是当时的节度使,又官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朝中宰相)。他是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的孙子,李家从李正己开始三代割据淄青,自立为政,抗拒朝廷。元和十年六月,李师道竟勾结宦官刘士元,派刺客于早朝路上刺杀了力主削平藩镇割据的当朝宰相武元衡。暗中联络党羽,图谋不轨。为了实现藩镇割据,他们拥兵自重,独霸一方;为了削弱朝廷、增强自己的实力与威望,四处罗致人才学士,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张籍便是他物色到的一位文人。张籍是唐中央政府的水部员外郎,颇有诗名,李师道慕其才干,硬是派人用厚礼来挖他跳槽。在仕途上一直不大得志的张籍如果真能进入他的势力,也许可以摆脱当时低迷的困境。然而张籍对于李师道的为人行事十分清楚,并不想与之为伍,况且他已经在别人那里应聘任职了,不能再三心二意了。但是李师道权势显赫,不好硬性拒绝,权衡再三,于是写下这首诗,婉转谢绝了李师道的好意。  弄明白了这一段历史背景,再细细品味原诗,张籍的《节妇吟》愈显意味深长。他深知李师道有野心,朝野一片怨声载道,躲都躲不掉,还能跟随他硬往火坑里跳吗?这样的权臣势大心狠,得罪不起,也不能横眉怒目地回绝,张籍深深地陷入了两难的选择。残酷的现实逼迫张籍必须做出明智的决择,达到“既不受聘、又不交恶”的目的。聪明的张籍终于以巧妙的构思,塑造了一位含情默默的年轻少妇形象,以感君盛情,心有爱慕,但又不能爱旁祥恋的绵绵深情,委婉自然地向李师道表白了不能应聘的态度,未露半点瑕疵,让权势遮天的李师道无懈可击,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维护其“节妇”之名了。一场政治危机就以这么一首《节妇吟》巧妙地化解了,稿启悄留给各方一个相安无事的喜剧结局。此时此刻,读诗的人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张籍的安贫乐道、委婉机智而拍案叫绝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而赞叹不已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诗中塑造的这位温情理性的节妇而心存敬意呢?  历史证明张籍的抉择是正确的。后来,李师道与吴元济等人果然反叛作乱,朝廷经过艰难平乱,李键渣愬雪夜袭克蔡州,生擒吴元济,取得最后胜利。公元 819年二月,淄青将刘悟杀节度使李师道降唐。叛乱平定后,820年,张籍便有了晋官的机会。而他“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的宁守贫贱,不屑钻营攀附来攫取功名的品格让人敬佩,而他构思“节妇吟”的机巧更令人倾倒。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rticle/22923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