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觉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合适、行之有效的计划,培养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得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计划,让孩子明白他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他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他才能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但我说的计划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种严谨的工作条款,而是需有孩子亲自参早姿与制定的项目。记得我女儿上二年级时,我发现她生活方面不够自觉,不是今天不叠被子,就是明天的衣橱里弄得乱七八糟。我开始也很苦恼,有时帮着收拾,但左思右想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不行,还得让她自己参与其中来!我就趁她兴致挺高的休息日和她聊起这件事,当然还有关于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其它事情,让她认识到自己也应该做这些“小事情”了。然后制定了一份计划,其中包括具体学习时间的,如作业什么时候作完,一天读多长时间的英语,一周练琴几次,每天收拾房间,一周做小家务几次等。开始订的目标都很容易达到,结果只用了半学期的时间,就基本上能按时完成当初制定的计划了,因此现在我从来不会为她不会做简单的家务活,不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事情来烦恼了,慢慢就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 二、适当、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 如今的孩子可个个都是“人精”。你光让他们做事,没有小小的奖励的话,他们也恐怕很难坚持下去。再说了,她也会想:反正没有什么奖惩,做得好坏也是没有关系的。但我说的“奖励”并不纯粹是物质上的。说实话,我不太主张这样,在我家很少有大宗的物质奖励,就连现在也只是每天一元钱的零用钱,不上学时是没桐睁碰有的。还有每学期开学会有15元的文具费由自己支配,但必须有详细的支出记录。 我所说的“奖励”就是适当地“投其所好”,这就需因人而异了:首先,我们得花时间和她聊天,看她平时都喜欢干什么。如我女儿作业做好后喜欢看电视、和我们踢键子、拍皮球比赛,打羽毛球,周末喜欢户外游玩或去书店看书等。如果她做得好,我们就满足一些她的兴趣爱好,如买些她心仪已久的漫画书等。其次,我们得牺牲自己一点点休息时间来陪他们,不能总是让他们一个人呆着。现在的孩子还是非常愿意父母陪他们玩的,哪怕每天只有一、二十分钟,或一周只有一天陪她去户外运动,她也会乐在其中,兴致盎然。最后,我认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只要看到她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夸大效果地予以表扬,并让她知道自己的进步,适时予以小小的“奖励”,以增强她的信心和满足感。 不过这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得动脑筋不让孩子看出来是对她的奖励,否则她会觉得做任何事都应该有报酬,这样会使她有趋利心理。 三、适时提醒 孩子必竟才十岁左右,爱玩是天性,有时必然会“执行计划”不那么到位。这就需要我们父母给予适当的提醒和督促。这时,我们最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妈妈们会唠唠叨叨,整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如果这样必将前功尽弃,只会引起孩子的极大反感,认为那些计划不过是一堆累赘而已,再也不会做下去了。所以,这时我们千万要告诫自己,不能急躁,允许孩子有少量的“拖沓”,但要找适当的机会和她一起进行总结,这时要让她自己寻找优缺点,然后引导她扬长避短,这样就会每周都有一点进步,长期坚持下来,就不愁孩子没有自觉性了。现在我女儿每天自己回家都会先把作业完成,哪怕周六、周日,我们在上班,她也会先自觉完成作业,后上网或和同学玩耍,没有特殊情况,作业是不会拖到星期天的。 四、适当惩罚 对孩子多次提醒而收效甚微的事情,我们是不会手软的,要适当地惩罚。我女儿刚开始一段时间作业经常要拖到周日,有时甚至于周记要周日下午来写。有几次,她同学来叫她去玩,我们就没有同意,而是让她先完成作业,这样几次下来,她就知道了要先做作业。不过,我认为家长自己一定要讲诚信,千万不能失信于孩子。譬如他好不容易早早地将作业做好了,乐滋滋地准备干他喜欢干的事,而家长却让他做这样那样的课外作业,他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几次下来他就会回到起点,失去了积极性。还有,我们不要看她们每天上学挺累,她们的房间、物品没收拾太乱了,而去帮助她们收拾、整理房间、书桌等,这样就会助长了她们的懒惰、依赖他人的习性,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自觉性就荡然无存了。因此也需要我们局谈有持之以恒的教育理念。 不过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两天倒还能做到,最难的恐怕就是要一直坚持到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