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分科课程为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碧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没中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从认识层面看,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个别学校对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国家课程方案在一些学校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观念和做法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从制度建设层面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课改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仅有的激励机制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显得软弱无力。同时受高中招生政策的影响,担心课改引发会考中考成绩的波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枯慧山)〉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rticle/24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