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知识>秦穆公真名

秦穆公真名

2025-02-04 03:52:35 编辑:zane 浏览量:520

秦穆公真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秦穆公真名

....赢渠梁是秦孝公......穆公和孝公....我的个天老爷啊..这相差的时间年代就够远了... 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相当的牛逼人物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哪斗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 秦穆公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穆公三十二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转而向西方发展。   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为妻。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其中还包括三名大臣。[1]穆公霸业可以说是为秦帝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直到启用商鞅变法....为秦帝国的对外扩张起到了根本作用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2]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了李团磨“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   秦孝公孝公十二年筑咸阳城,十三年(前349年),乃自栎阳徙都咸阳。进一步实行变法。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称。楚、魏与秦接界,且魏已开始修筑长城,自郑县沿河北上,直抵上郡。中原诸侯相互征伐,秦处雍州偏僻之地,不参与中原会盟。孝公利用秦地远离中原战场积蓄力量,他布施恩德,救济孤寡,修治德政,讲究武功。孝公即位之初,为富国强兵下令求贤,以改变秦落后于关东六国的局面。并东向进攻,   公元前359年,他出师伐韩,至于怀(今或尘河南武陟西南),筑城于殷(今武陟东南)。前356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变法革新。制定严厉法令,以法治国,奖励军功,鼓励耕织。不久,秦乘魏攻赵,大败魏师于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拔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   公元前352年,孝公升卫鞅为大良造,出师拔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次年,秦筑关塞于商(今陕西丹风西南),秦师围魏固阳,攻赵蔺(今山西离石西)。   公元前350年,卫鞅开始第二次变法,迁都咸阳,废井田制,统一度量衡,设县置。同年,孝公诏令卫鞅营咸阳,筑冀阙。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咸阳县东15里。次年,孝公迁都咸阳。不久,秦国初在县置有定额之秩吏,即规定县令和县长的俸禄,按户按口征收军赋,其郡县组织日趋完备。秦孝公积极支持卫鞅变法,前346年,太子驷犯法,刑其傅公子虔,于是“法大用,秦人治”。此后,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为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军力强盛的强国。公元前341年,秦军攻魏西鄙。次年,孝公在卫鞅策划下复攻魏,欲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帝王之业。同年,卫鞅诱执魏军大将公子邛,大败魏军,迫魏王献部分河西地以求和。孝公以卫鞅功大封其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故称商君或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卒。秦孝公初立,对穆公以后秦国的落后现状痛心疾首,他能顺应时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胆改革,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卒。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article/26778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