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表达了诗人什么之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十五夜望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作品原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⑴中庭地白树栖鸦⑵,冷露无声湿桂花⑶。今夜月明人尽望⑷,不知秋思在谁家⑸?白话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1]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氏拆桐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御胡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歼坦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