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生活百科>清朝皇帝授卓异称号是何意

清朝皇帝授卓异称号是何意

2024-09-15 23:50:53 编辑:zane 浏览量:550

清朝皇帝授卓异称号是何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卓异是朝廷对清朝官员考核的一个结论,同时也是对官员的一种高度认可。按照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吵运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清代吏部每三年对京外文职官知碰粗员进行一次考核,称为“大计”。“卓异”是“大计”的最高评价等级,只有“才守俱优者”,才能被推举。

据《清史稿》记载,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定“卓异官以清廉为本,司、道等官必注明不派节礼、索馈送,州、县等官必注明不派杂差、重火耗、亏损行户、强贷富民。

以清吏之有无,定督、抚之贤否”。“卓异”名额较少,搭镇“京官七而一,笔帖式八而一,道、府、厅、州、县十五而一,佐杂、教官百三十而一,以是为率”。

清朝皇帝授卓异称号是何意

扩展资料

清代康熙朝的京察和大计,评选还是比较认真和公平的,才评出了于成龙这样的第一廉吏。仅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六十一年(1722年)的三十九年为例,

全国共举行大计14次,共计举卓异官580名外,又纠参贪酷官510名,不谨官936名,罢软官421名,年老官1245名,有疾官710名,才力不及官763名,总共纠参、罢斥、降调官员5137名。

这些数字说明,在考核中,政府依照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很好地起到了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整顿、改善吏治,惩恶扬善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卓异

新华网-于成龙的三次卓异

凤凰网-三获“卓异”实属罕见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life/11857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