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用来干嘛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圆周率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拆毕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扩展资料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用3作圆周率的是新莽时期的刘歆,他采用的圆周率的值是3.1547,这比以前的计算结果当然要精确一些了。到了东汉,科学家张衡曾用3.1622和92/29来作圆周率的值。
到了三国末期,对圆周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数学家刘徽在研究容器的容积和注解《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哗塌创造了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数值的科学方法。
割圆术的发明,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大成就,用这种方法得出的圆周率的数值是3.141024,但实际计算的时候人们往往用3.14这个数值。刘徽又把π=3.14用几何法化为157/50,后人把π=157/50称作“乱御圆徽率”。
接下来的南北朝时代,祖冲之为了天文历法上的推算和考量度量衡的需要,对圆周率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为刘徽计算出来的圆周率的值也不是很准确,于是就继承了刘徽割圆术这种求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求。
关于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成就,有关史料仅有两条,一条出自《隋书·律历志》,一条出自李淳风等注的《九章算术》。由于李淳风是《隋书·律历志》的编者,则两条史料实同出一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