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电影的色调是蓝绿色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你说的蓝绿色调应该出现在以胶片拍摄的电影中。
在数码成为电影拍摄的主要工具之前,所有我们在电影院中看到的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的。而胶片电影的色彩有着数码无法媲美的柔和色调,因为不同胶圆宏片的不同成像效果,所以我们会看到有的电影色调是蓝绿色的,有的电影色调是偏红色的。
比如说王家卫在拍摄电影《花样年华》的时候,当时的摄影师就找了好多种胶片,最终选择了一款整体看起来偏红的胶袜孙片做为拍摄底片,所以《花样年华》的整体画面都是那种暧昧的红色。橘好册仿佛在这样的色调之下,你能看到男女主人公那种暗生的情愫,正在慢慢滋长。
而王家卫在拍摄电影《春光乍泄》中,用了偏黄的色调进行拍摄,所以在原有的色彩上就多了很多蓝绿色的感觉。
而且在胶片电影的拍摄中,一般黑色的地方,都会变成蓝绿色的处理。这是因为胶片的独特成像特质造成的,所以整体胶片电影看起来会有种灰蒙蒙的感觉。
但是因为胶片的价格、拍摄的成本、胶片的停产诸多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导演和摄影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选择了数码拍摄,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就是用胶片和数码混合拍摄的。当时王家卫也表示这可能是最后一部用胶片拍摄的电影了。
胶片拍摄的电影整体色彩会有一种润润的油质感觉,无论什么色调都会让人觉得暖暖的,整体看起来很舒服。而数码拍摄的电影,会在画面中透出一种生冷的感觉,整体上会显得有点偏冷色调。胶片拍摄的有的时候会感觉影片锐度不够,甚至有点颗粒感。数码就会显得锐度很高,看起来很清晰。
虽然现在胶片拍摄基本已经绝迹于影坛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出于对胶片电影的缅怀和致敬,在自己的电影中通过后期的调整,把色调PS成蓝绿色的。必竟这种色彩有着浓浓的怀旧味道,显得文艺、也更贴近人心,所以这种模拟胶片的色调,在电影中并没有淡出。
时代在进步,有些东西就在这种进步中慢慢消亡了。像我们国家一些老的手工艺人、像越来越少的胶片摄影、以及我们熟悉的这种电影色彩。胶片是最早的电影载体,因为每张胶片都代表着相应的拍摄成本,所以以前的演员也好、电影拍摄人员也罢,都会特别认真的对待一部电影。而现在呢,数码拍摄的大行其道,NG了可以重新拍摄,删除后连硬般空间都不占用。越来越多的五毛特效盛行,甚至有演员用抠图来演戏。因为拍摄的成本降低,让人们对于拍摄的敬畏心少了。所以老电影依然经典,新电影只能呵呵。
虽然可能性越来越低,但还是期待一部全胶片拍摄的电影,如果真的出现了,我一定走进影院,贡献出自己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