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西北部出现“基孔肯雅热”,是怎么引起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出现基孔肯雅热主要主要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2020年7月23日柬埔寨卫生部通报称,柬国内西北部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提醒国民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首先先介绍一下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的宿主主要有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其主要传播媒介有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带叉-泰氏伊蚊,埃及伊蚊是一种家养的蚊子,主要在洁净水容器亏帆碰内或周围感染人。它通常在白天叮咬人,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达到高峰。它与人密切相关,传播基孔肯亚病毒的能力最强。白纹伊蚊分布广泛,是造成最近在印度洋基孔肯亚岛流行的主要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非洲野生树栖物种,在丛林疫源地的病毒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对预防该病的最佳的方法是清除积水,防止蚊子滋生及叮咬。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蚊剂,并穿着较为宽松、颜色较浅的长袖上衣及长裤 。但是基孔肯雅热的发病机制现在还未研究轿宴清楚,病毒进入人体后,迅速进入局部淋巴销谈结,在其中不断繁殖,3 ~ 4天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患者应与蚊子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后5天,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报告。
其病毒主要损伤肝、脾、肾、心、骨髓、淋巴等器官,其感染成纤维细胞,表现为严重的肌纤维坏死,出现发热和严重关节痛,其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等明显症状。目前没有可供使用的疫苗,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采取个人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