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的“受足戒”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
受足戒shòu zú jiè :佛教的受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因与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 具足戒的内容,南北传佛教所传的戒本各异,按《四分律》所载,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
告诫随文取义者:“若人有信心恒生惭愧好学戒律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学毗尼藏。”(《律》)佛陀圣戒乃佛陀正法律存在的标志,自然也就成了魔子魔孙首先要大力加以破坏的,因此也就逐渐地产生了出家人不得为在家讲比丘戒,在家人不得看出家戒之类的腔稿谬论产生,并被以讹传讹地混入经律之中,以至于“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大般涅槃笑祥经》)
出处:
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6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碰圆搏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