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意思是司马光和一群小羡乎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
出自《宋史》,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尺派春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释义: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神情严肃的像大人一样,听了别人讲解《左氏春秋》,他非常喜欢。回家后再给家里人讲,书中的主要意思他已经完全理解。从这以后他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寒冷暖。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别的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来,小孩因此得救。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画成画在开封、洛阳一带广泛流传。
扩展资料: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河南省光山县教育局从二○○八年开始启动申报工作,申请将司马光出生于光山的史实写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经多方专家历时两年的审慎考证,去年十月终获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已印刷陵耐完毕,开学时供全国中学生使用。
笔者翻阅新近发行的全国中学生使用的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五课106页”一篇选自《资治通鉴》的文章“孙权劝学”的注释由原来的老版语文教材“司马光(一○一九至一零八六)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正式修改为“司马光(一○一九至一○八六)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