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的一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逝世,终年88岁。卓别林一生为电影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提起卓别林的名字,许多人就会想起一个身穿肥大裤子、脚踏大头皮鞋、头戴破烂礼帽、留着硬毛刷胡子的流浪汉形象。在无声电影时代,卓别林已是驰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他多才多艺,精通哑剧、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配乐。他既擅长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于表演微妙的讽刺。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电影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卓别林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姿仿败、《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查理- 卓别林是驰名世界的喜剧大师,也是默片时代的巨星。他所创造出来的流浪汉夏洛特的形象是家喻户晓,他擅长塑造小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讽刺生活的现实。他在<<淘金记>> 大获成功后, 又自编自导自演了<<马戏团>> ,<<寻子遇仙记>> ,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等等, 他与众不同的是把喜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喜剧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引人深思,有强烈的现实感, 深刻的内涵。他后期的<<凡尔杜先生>>, <<舞台生涯>> 等同样出色。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于政治观点的不同, 受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被迫移居到瑞士, 但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在1971 年被美国四十四届奥斯卡授予荣誉奖, 也是对这位大师的致敬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经常在伦敦的游艺场里演出。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生活十分贫苦。由于过度劳累,母亲染上了喉炎,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一次演唱时,由于嗓音过于微弱,被观众哄下了舞台。管事灵机一动,让卓别林代替母亲演出,卓别林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学妈妈唱歌,没想到观众却大为欣赏,报以热烈的掌声。卓别林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舞台。卓别林不满10岁时,为了挣钱,参加了“兰开夏八童伶剧团”,与其他孩子一起,穿着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脸色苍白,母亲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让他离开了这个舞蹈班。生性活泼好动的卓别林,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演员,他曾随一个闯荡江湖的戏班巡回演出,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一阵子杂技演员。1907年,卓别林终于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底,好莱坞的启斯东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迹颤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卓别林为启大喊斯东公司拍摄了35个短片,从《赛车记》开始,卓别林那有名的化妆--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于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与启斯东公司合同期满后,卓别林又先后与爱赛耐公司、缪区尔公司、第一家公司等签订合同,1918年,卓别林受到英、美罢工工人的启示,拍摄了《狗的生涯》,描写流浪汉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的悲惨遭遇,1919年,卓别林和他的好友范朋克等组成了联美公司,1925年,完成了轰动一时的长片《淘金记》,描写19世纪末美国发生的淘金狂潮。《淘金记》在卓别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是他早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以后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里,他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在《大独裁者》里,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台生涯》里,他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探索,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由于他积极参加美国的进步文化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传讯过卓别林;当卓别林在欧洲旅行期间,美国司法当局声明拒绝让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胁,为此,卓别林于1957年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予以坚决回击。1966年,77岁高龄的卓别林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此后便与爱妻奥娜一起,在瑞士风景秀丽的维薇安度晚年,直到1977年辞世。卓别林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共拍摄了80多部电影。他的动作夸张而又内涵深刻,妙趣横生。他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无怪乎萧伯纳称赞他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才子”。由于他的巨大成就,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高级绶带;就连曾经对他进行迫害的美国,也于1972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荣誉金像奖。卓别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1952年9月 23日他在伦敦萨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今天,卓别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和他的艺术将永远存留在人们心间。或者你去查查他的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591.htm再或者去这些地方看看~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爱情与婚姻http://www.lsfyw.net/cultural/YLB/civilization/dyds/200610/6455.html卓别林的几次爱情史http://blog.sina.com.cn/u/4c9955b2010008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