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生活百科>我们老师让我们查“关于石头的传说,

我们老师让我们查“关于石头的传说,

2024-12-05 15:18:18 编辑:zane 浏览量:572

我们老师让我们查“关于石头的传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我们老师让我们查“关于石头的传说,

女娲补天遗石寿山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天柱”折,“天倾东南”,大雨如注,下了七七四十九日,东南方成了一片泽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都因此“或为鱼鳖”,令人惨不忍睹。话说最感到伤心的却是那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娲娘娘。想当初她与伏羲悄悄地下了“天界”,用地上的黄土泡了溪里的水,捏成一个个的“小人儿”。“小人儿”都活了,而且都长大了。他们一起唱着美丽的歌,跳起快乐的舞。那日子过得多么快活啊!可是,一眨眼,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出了一个恶魔叫“共工氏”,用头颅撞倒不周山。天缺一角,水注东南,不知淹死了多少人。女帆空孙娲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儿孙们遭受如此的灭顶之灾呢! 女娲跑到玉皇大帝的后花园里来,这里有许多用五色宝石砌起来的假山,在熠熠发着光辉。这些五彩宝石,都是她用神火炼出来的。但现在她顾不了这许多,把一块块的宝石都拆了下来,匆匆忙忙运到东南方去,小心翼翼地“补”起“天”来。补着补着,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天就不再漏水了。蓝天的底下又是一片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女娲很高兴。可是还剩有一些五彩宝石,太白金星老人捋着长长的白胡子说:倒不如都送给人间,堆一座山。要是再有水淹来了,老百姓也有个避难的地方。女娲说:“有道理。”便把这许多的五彩宝石,在福州地区堆了一座山。这山便是现在的“寿山”。 “女娲补天”的事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年,人事沧桑,变化无常。当年的“寿山”生长着青葱翠绿的树木,但在山里边仍然蕴藏着许许多多五彩宝石,晶莹剔透,温润生辉,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寿山石”。 乾隆帝祭天供田黄石 古代皇帝每年都要有一次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到了清代乾隆帝时候,自然更不能例外。 看看“祭天”的日子将要到了,乾隆帝日日放在心里,心想一定要至真至诚,方能感动上天,保佑臣民。这一日乾隆帝欲睡,忽见一个白发白须的仙翁持天帝圣旨来宣。乾隆忙跪地接旨。谁知抬起头来,却不见了仙翁,惟有一张黄纸,上亏首写:“福寿田”3字,不知是什么意思?第二天临朝,乾隆帝把“福寿田”的事说了,请臣僚们释疑,可是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解。退朝后,乾隆帝闷闷不乐回到内宫,也把这件事说了。一个太监忽然大声说:“有了,有了。”乾隆帝问:“有了什么?”太监道:“奴才祖籍福建福州府。福州北郊寿山乡产有一种石头称田黄石,质润如玉,十分金贵,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诚天下第一尤物。今‘福寿田’3字正应福州寿山田黄石之意。陛下速取田黄石来祭天地神明为好。” 乾隆帝见太监说得有道理,一时高兴,即派太监持旨到福州,要田黄石为朝廷贡品。福州知府自然不敢怠慢,即选上好特大田黄石,由太监带回北京缴旨。 话说这一天乾隆帝赴天坛祭天。祭台中央供着一颗硕大的石头,且用黄绫龙帕包裹着,摆在乾隆皇帝玉玺的前边。大臣们都觉得奇怪:今天如何拿了一块石头来祭天呢!乾隆帝笑吟吟地说:“不奇怪、不奇怪,这颗石头是福建省寿山乡的田黄石,联祝愿天下‘福寿田丰’。”自此“田黄石”称“石帝”。每一年皇帝“祭天”时,都受天下臣民朝拜。 广应寺和寺坪石 唐代光启三年(887年),福州寿山村就建有一座禅院称“寿山广应院”,俗称“广应寺”。到了元朝末年,广应寺里来了一个有德高僧,称“石头和尚”。石头和尚能知过去,预测未来,颇为灵验。有一次朱元璋游至寿山,住在“芙蓉洞”里,一夜功夫,头上的疮痞都脱了壳,因此知道“芙蓉洞”里有一种石头能医百病,便天天率领众和尚到芙蓉洞去凿石头。凿了的石头都搬到广应寺里来,制成了粉末普济众生。于是被人称为“石头和尚”,但不久“芙蓉洞”里的“寿山石”被凿取殆尽。和尚心里想,既然“芙蓉洞”里有“寿山石”,那附近的地方也不会没态链有,便跋山涉水,到处去找“寿山石”。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寿山石”愈找就愈多了,没半年时间竟堆得“广应寺”里到处都是石头。 可是乐极生悲。不久朱元璋起兵造反。元怀安县尹李仁侦知朱元璋曾在寿山广应寺匿迹多时,便派兵围捕“石头和尚”。和尚知道大劫来了,忙率众逃到其他地方去。李仁大怒,喝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把广应寺烧了。”一时烈火熊熊,把一座好端端的广应寺烧成一片灰烬。可怜“石头和尚”们千辛万苦找来的“寿山石”也被烧得面目全非,抛散在四处的坑坑洼洼里。 但寿山的石头毕竟不是一般的石头,待这一场的大火之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风吹日晒,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雨洗水冲,很快又恢复了他的“灵性”,潜居在广应寺废址的地下,默默地在“修身养性”呢! 时间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月,又有了许多人到寿山来找“寿山石”,不过他们不像“石头和尚”一般找“寿山石”当药用,而是用“寿山石”当雕刻的材料。据说“广应寺”的“寿山石”经过一场大火的煅烧,又经过地下的蕴润,质地更纯,成为一种十分珍贵和独特的“寿山石”品种,称“寺坪石”。 曹学佺买柴得“田黄” 明朝末年,福州洪塘乡有个曹学佺,字能始,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曹学佺因得罪蜀王被罢职回乡,建石仓园,搜罗奇石,叠成假山。一日他闲步到洪塘街,见一个北岭樵夫,扁担的一头挑着一捆柴禾,一头用绳子绑着一块石头。学佺问:“这石头做什么用?”樵夫说:“压担子。”原来那捆柴禾不好再分为两半,所以扁担的另一头只好用一块石来压担子,挑起来轻松。曹学佺对石头本来就有很深的感情,见这块压担子的石头有些奇特,便商量着说:“你开个价,这头的柴禾我买了,另一头的石头我也买下。”樵夫见没用的石头也能值钱卖人,无限欢喜,便都卖给了曹学佺。曹学佺更是欣喜非常,又多付了一些零头钱。 曹学佺买石头原是用来叠假山的,可是用手一摸,温润生津,忙用水洗个干净,又见剔透玲珑,特别是黄卡卡的像黄金一般,便爱不释手了。 曹学佺是个大学问家,便知道是块寿山宝石。当时寿山石已经风行全国,只是品种还不十分多,想问一问。他又到洪塘街,找到了樵夫。樵夫以为买主反悔,拼命地逃跑。曹学佺也死命地追。一个跑,一个追,追了许久时间,曹学佺气喘吁吁大喊:“老板,老板,我问一问,这石块是什么石头?”樵夫才放了心,停了脚步说:“我是寿山人,不知是什么石头,随便在田里捡了一块压担子而已。你若不要,把钱退还给你就是。”曹学佺大喜:果然是块寿山石,连口说:“我要,我要,只是给你的钱太少了。”说罢又送樵夫一把银子。 因为是田里捡到的,又黄得可爱,曹学佺就把石头称为“田黄石”。自此在寿山石系列中,多了一个“田黄石”的珍贵品种。(寿观)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life/23454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