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是怎么一回事,它的由来和作用是什么呀?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汉字决不是哪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闷陆地方运用多种造字法造出来的。因此,同一个汉字就完全可能造出不止一种形体。同一个汉字却有不止一种形体,也就是这几个汉字之间构成了异体字关系。人们往往熟悉其中一种常见的形体,而对其它写法感到陌生,甚至不认识。但这种异体字现象也是古籍中客观存在着的。如果不认识这些异体字,就无法把这篇文章继续读下去。既然异体字的存在是阅读古书的障碍,当然有必要加以排除。也就是把异体字识别出来,找出它所对应的规范字来。古书中有些字的异体是颇有些故意为难人的味道。例如:西汉淮南王刘安撰有《淮南子》一书,其中有一篇的题目是“墬形训”,这“墬”是什么字?其实就是“地”的异体。又如敦煌变文中经常出现这个字:飰,其实就是吃饭的“饭”字。古书中的异体字由于不同作者书写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例如班固在《汉书》中写“草”字一律写成“屮”。异体字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多种情况:(一)造字方式不同而致,如泪—泪 岩—岩 羴—膻 创—刅 豓—艳—艳 兂—簪 匊—掬 馽—絷 烖—灾—灾 (二)使用意义相近或相通的义符,如:喻—谕 叹—叹脊罩者 欠啸樱薯—歗 徧—遍 辶鸡—鸡—鳮 善—譱 咏—咏 蚊-蟁-螡 暖—暖 (三)从不同角度选用义符,如:雰—氛 涶—唾 婿—壻 嗣—孠 韈—袜 睹-覩 唇—唇 瓶—瓶 明—朙(四)使用读音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声符,如萱—蕿-藼 藻—薻 嚼—噍 饷—飨 线—缐 蝶—蜨(五)楷化后产生不同的形体,如:温—温 前—歬 讹变—错误的演变:煮—煑 春—萅—旾 回—囬—囘 (六)部件位置不同,如:够—够 甜—甛 炎—炏(七)繁体字与简化字之差异,如:雧—集 弃—弃 弃—曐星 网—罔—网 灋—法(八)义符重复而致异体,如:采—采 厵—厡—原—源 暴—曝 桼—漆(九)封建皇帝对文字的直接干预,如:辠-罪 照—瞾(十)点画位置的差异,如:凡—凢总之,不管一个字有多少种形体(写法),它们之间仅仅是形体不同罢了,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可以无条件地互换。这是与前面说到的通假字、古今字最大的区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