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第四次保卫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后,中国政府与军队上下均非常乐观,认为抗战胜券在握,普遍抱有“等胜利”的心态。政府已着手准备军队复员,任命各省主席,物色省级官员,准备接收事宜,继续作战的意志与准备更加松懈,为后面的“豫湘桂大溃败”埋下祸根。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上展开反攻,日军节节失利,海上交通日益受到威胁。日军大本营确定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开辟一条由日本本土,经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直通印支的陆上交通线,以保持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联系。日军实施这次作战,计划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新乡至信阳)、粤汉及湘桂铁路全线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占领三条铁路沿线重要城镇,消灭沿线空军基地,修复铁路以便通车。为打通粤汉线作战,日军计划投入兵力8至10个师团。1944年5月26日开始,日军分三路由槐肢湖南省北部向南进犯,右路由湖南省华容向益阳、湘乡进犯;中路(主力)由湖南省岳阳越过新墙河沿粤汉线向长沙、衡阳进犯;左路由湖北省南部的通城向湖南省的浏阳、茶陵进犯。第9战区部队共约47个师,计划按照前三次长沙保卫战办法,边打边退,阻滞、消耗日军,撤至纵深有利地区再行决战。6月1日,蒋介石下令:第4军死守长沙,第10军死守衡阳,第44军死守浏阳,第58军死守醴陵,暂2军死守株州,第3、第32军死守湘潭,凡丢失阵地者必实行“连坐法”,按这种方法,一人“出事”,左右人要受株连,借以互相监视。 6月中旬,日军围攻长沙,中国军阵地相继被突破。18日,守枣悉长沙之第4军分批突围,日军于19日攻陷长沙。长沙失守后,国民党军队接连又放弃萍乡、醴陵、株州、湘凳明乎潭等地。日军继续急速南犯。23日,包围衡阳。战区企图调集各路援兵,增援衡阳,并拟在衡阳与日军决战。但未有一个部队到达解围。第10军在衡阳坚守40多天,终因兵疲粮缺,伤亡极大,又无援军,至8月8日,放弃衡阳。1945年春,日军全部打通粤汉铁路。日军从4月开始,至11月共7个月时间,全部打通了平汉线南段、粤汉线和湘桂线,但没有达到歼灭中国军主力,亦未摧毁空军基地。这一阶段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能力,较之抗战初期大为下降,较之中期也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