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生活百科>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概念区别

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概念区别

2025-01-20 19:34:38 编辑:zane 浏览量:528

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概念区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概念区别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脊喊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行中书省:元行政区划名。元代从至治(公世野磨元1321-1323年)后到至正(公元1341-1369年)前,境内京师附近地区属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其馀地区设有岭北、辽阳、河南等“十一行中书省”,简称“十一行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搜斗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中书省在中央,行中书省在地方,相当于将宰相派往地方中书省是中央的宰相府,为了控制统治区(汉人聚居区),不使地方掌权生事,中书省便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life/26089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