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词条>冬季应如何进补?

冬季应如何进补?

2024-08-31 15:33:41 编辑:zane 浏览量:538

冬季应如何进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冬季应如何进补?

一、冬季六节气饮食养生

从立冬开始,经历小雪、大雪、冬至、薯毕搜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为冬季。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农历上习惯将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在阳历上大约是每年的11月7日左右。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民间有“入冬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的营养。立冬后的调养切记“养藏”两个字。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该怎样注意饮食养生?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小雪,意思是刚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候,在每年的阳历11月22日前后。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灰暗的,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时值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此节气最好进行温补为宜,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海带。在大雪节气为什么要多吃海带呢?这是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说,海水性属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而,冬季食用海带,可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现在向大家推荐一个简便易做的海带粥:用海带10~15克,粳米100克,皮蛋一个,同煮粥,用少量食盐(或白糖)调味食用。该粥有软坚、降压、利尿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等病患者可长期食用。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阳历的12月22日或23日。古有“日短”、“日短至”之说数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冬至就类似于一天当中的子时,在这个时候是一阳生,就是说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那么我们该吃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是,中国的节气非常准确,时间可以精确到几点几分。所以,在冬至前要补的话,就可以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如果是下午4点以后冬至到来,一阳已经升起了,这个时候可以吃鸭子,因为鸭子的气是平和的,所以要想平和阳气的话就应该吃鸭子。

每年阳历的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祖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我国的民间传统,小寒一过,我国就将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四九天,不过寒冷的天气人的胃口总是不错,因为总觉得吃饱了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可胃口好了,难免会加重我们的肠胃负担,怎么办呢,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得的东西——山楂。山楂性微温,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的功能。它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消食健胃。中药中的消食健脾药各有特点,有的消面食,有的消肉食,而山楂就是消肉食积滞的上品。但是,山楂吃多了有活血破气的不良作用,所以病后体虚者还有孕妇不要多吃这个。

大寒时值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按照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准备年货。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首先,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最后,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日常饮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当有人因外感风寒而致轻度感冒时,常常会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二、冬季适量喝酒

冬至已过,天气渐冷,许多人喝酒时喜欢比平时多喝上几杯。家在农村的张大伯,每到冬天就爱喝一些白酒来暖身。最近,他专门泡了一坛药酒,每天早晚都要饮上一大杯。刚喝下去时身体是热乎乎的,但酒劲一过后,人反而觉得更冷了。不仅如此,他最近还老爱咳嗽,一咳就咳个不停,上气不接下气。到医院检查数亮,原来是哮喘病发作。医生警告他,哮喘发作最直接的原因是张大伯喝了过量高度数的药酒。

现在大家处于应酬都或多或少喝一点酒,但是喝酒一定要适量,张大伯就是喝得太多了,药酒只要喝一小杯就可以了。就像劲酒做的广告一样:“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意思就是说要适量,适可而止。现在由于很多人喝酒无度,导致身体疾病的事例越来越多,这使得很多人认为酒不是好东西。其实,在中医中,酒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酒有“浓媒”之称,就是指酒可以用来浸泡药材。中医药发展史上,素有“医源于酒”、“酒为百药之长”之说。汉字繁体的“醫 ”的下半部分“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此外,在寒冷的季节里适量地喝点酒,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保暖的效果。

人到冬天,体表的气血全部都回来了,吃的也比其他任何季节都多,这一点,在女孩子身上表现最为突出。我的一个同学,其实身体也不胖,但是天天喊着减肥。去年冬天,在路上碰到她,她就开始抱怨她的体重又上升了,一到冬天就特别能吃,体重就飙升。其实,人在冬天就是要多吃东西,因为你要“藏”,如果你节食,在冬天不好好“藏”的话,那到了春天你用什么来生发?前面几个季节是不主张吃太滋腻的东西的,但是在冬天,我们就可以吃一些味道厚的或者有点滋补功效的食品,因为身体里的热气可以化掉滋腻。在孔子的著作和《周礼·天官·医师章》里面都提到要化滋腻,最好喝一点饮剂,就是类似于醪糟酒之类的东西。中医药学认为酒是一味药物,其性味属“苦甘辛热”,可以“行经络、御风寒、通血脉、行药势”,并可主治“风湿痹痛及胸痹诸症”。这就是为什么提倡在冬季适量饮酒。

中医理论认为酒是湿邪和热邪,饮酒过量或长期饮酒就会出现湿热伤脾胃的现象,如恶心呕吐,口渴发热烦燥等。

古代中医认为:喝酒可以壮胆。为什么呢?因为酒的气是很彪悍的。酒到了胃里,它的气就往上走,酒气往上走,肝胆就横起来了,《黄帝内经》里讲“肝胆横浮”。这个时候的人,胆子就特别壮,就敢胡说八道。醉酒之后说的话有可能会给你招来灾祸,因此要注意控制量。

酒喝得多了会“烂胃腐肠”,对肠胃是有坏处的,一次大量饮酒会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此外,过度饮酒对肝脏的损伤也非常大。一位中年人,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肝功能刚恢复正常出院,适逢新春佳节婚宴接二连三,开始他还能牢记出院时医生的一再嘱附,做到了不管什么酒,也不管什么人劝说,确实一滴不沾。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挚友问他闻到什么味道时,他终于也拒绝不了扑鼻而来的茅台诱惑,心想只饮一小杯尝尝新总该不会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这杯酒后的第二天,他发现自己小便发黄了,乏力、恶心……就是这杯酒引起他肝炎复发,并很快发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终因抢救无效而丢掉了性命。

俗话说酒后乱性,指的是过量饮酒后易闹事,容易引发各种犯罪。酒醉后大脑神经麻痹,人的自控力差,情绪易激动,酒醉后驾驶极易出交通事故,酒醉后与人争吵也易引发斗欧,甚至引发人命案。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tips/10368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