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重生 观后感 谁有拜托各位了 3Q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奇迹来临的时刻(《北川重生》观后感)我是一个山东姑娘,济宁人。 北川,一个铭刻在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不朽的印记。 这是一个山东人民创造的奇迹。 当山东人的脚踏上北川的土地的时候,山东人就知道的他们肩上担的是多么重的重量。 李振河,山东潍坊人。对口援建北川县香桂乡。来到这里时已经是地震的二七了。途中因为滑坡被迫停下脚步。当他看到这里的景象的时候,他惊呆了。眼前是一片废墟,没有一丝生机。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带着口罩,正在对废墟消毒。因为这天是地震后的二七,第十四天,所以很多人们都在这天赶回自己的家,吊唁自己的亲人,守望自己的家园。李振河下了车,和北川的韩慧同志一起巡视这里的情况。不远处一位羌族老阿妈坐在凳子上,望着眼前的废墟,一言不发。李拍旦振河走到这位吉娜阿妈面前问道“吉娜妈妈,您怎么不回家啊?”吉娜阿妈还是不说话,只是凝望着眼前的废墟,好像震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又出现在面前。李振河劝不动,便嘱咐医护人员好好照顾她,便乘车前往香桂乡。 余震又挡住了前面的去路,一辆卡车卡在了路基上,许多援建的同志们在帮着拉车,李振河和韩慧也加入了拉车的队伍中,但车怎么也上不来。目前只能把车推下去。李振河将用意告诉了那位已经受了伤的司机,司机说“推吧,反正已经废了。于是济南口的孙学林开着自己的货车,试图将卡住的卡车推下去。当卡车被推下去的那一刻,空气凝固,整个山谷里传来了卡车解体的声音;卡车瞬间四分五裂。为了抗震救灾,为了新北川,这点付出是值得的! 香桂乡里,乡长和李袭扒扰振河正在讨论个个行政村搭建板房的计划。李振河望着眼前乡长所给的工期和施工条件,打出了退堂鼓。但事后的李振河又重新站起来,召集孙学林和几名乡干部上山搭建板房。余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又一次挡住了去路,孙学林带着援建同志们,背起板材向山顶进发。 困难时隐时现,但却挡不住山东汉子前进的脚步。李振河的女儿高考,成绩非常不理想;孙学林刚刚和妻子离婚就奔赴前线……重重的困难摆在了援建队伍面前。这一次,他们依然没有屈服。不论风雪雷电,山东汉子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又让我想到了地震中的当地人民,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救灾,呈现出了一幅撼天动地的画面。 慌乱中,李振河被任命为山东援建北川的副总指挥,调离了香桂乡。不久后一个新县城的宏伟蓝图出现了,它叫“永昌”,坐落在安县的十六个行政村上,是512地震后施工难度最大,总投资最高的异地重建项目。其中45.7亿元来自山东省对口援建。当看到这个蓝图时,大家都惊奇地站了起来。这是一个奇迹,一个不朽的神话传奇。它打消了北川人对家园的绝望,重新燃起了北川人民重建家园的希望。 当灾后重建如火如潮地进行中时,孙学林却胃病复发,倒在了重建一线,经确诊为胃癌晚期。指挥部决定让孙学林遣返济南治疗。为了新家园,许多人倒在了抗震救灾一线,但大家从未抱怨过,期盼着有朝一日可以看到新的北川县城。 回到山东的李振河将重建画面带给了孙学林,美丽的新北川展现在他的眼前。它是一座新的城市,美丽而又富饶,承载着4万山东援建者们的心血。在这座城市里,刻下了山东人的印记。李振河站在新北川县城的市民广场上,望着中央的纪念碑上的大字“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心中激流涌动。这里太美了,正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新家园,会有的!”是啊,新此洞的家园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和谐,昌盛。 它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