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台湾人叫“台巴子”求答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在解释“台巴子”一词来源之前,先要说一下“巴子”是什么意思。有些文章认为“巴子”是由“乡巴佬、乡下巴子”,一词口语化而来,这是一种误解,“乡巴佬”是北方口语,不属于吴语系。而“乡下巴子”的意思是乡下来的巴子,就象“台巴子”是指台湾来的“巴子”,同样温州来的就叫“温巴子”。那么“巴子”一词究竟出于何处呢?在二十世纪上海开埠后,当时公共租界有六条编号马路,大马路是南京路,往南依此编到第四条马路是最出名的福州路,六马路就是北海路,“巴子”的最初来源即于此六马路。当时这条马路集中了卖戏班子用品的店铺,这些店的招牌就是斗大的“把子”二个字,俗称“把子店”,这些店卖刀、旗、枪、剑、戟和马鞭等“手持”武器,故“把子”的最初出处是“用手拿的玩意儿”答岩启,如印章手拿的部分叫“印把子”,后来就引伸开来了,有人生了个儿子,问他生了啥,他说“带把的”,由此“把”的意思就低俗和简化成“巴”,至此就不进一步解释了。真正“巴子”的流行是因为解放前上海的工厂里工人下班都要抄身,就象现在坐飞机要安检,安检人员都用手你全身上下都摸一遍,上海人把抄身叫“抄把子”,为什么把抄身叫抄把子呢?因为当时上海马路上各种闲逛的流氓,看到好欺负的“老实人”就上前抄口袋,大家都明白口袋是放钱包的地方,口袋也是放手的地方,钱包也是“用手拿的玩意儿”,因此口袋(钱袋)转换个说法也就叫“把子”了,所以当时的流氓抄袋袋切口叫“抄把子”,这就是“巴子”的第二层意思:“靶子”,“靶心”是钱。当然,工厂里的老板和高级职员枣高是不可能被“抄把子”的,被抄的人都是些底层人、“起码人”(低档人的意思)。流氓也不敢对马路上的体面人进行“抄把子”,深怕反被人“吃生活”教训一顿,所以“把子”也指低档,下贱人,这是“把子”的第三层意思,与第一层“把子”的隐喻接近。把上述三种含义综合起来就是“把子”一词的由来,简写为“巴子”:有点钱的、下贱且不懂行情的人就叫“巴子”。老一辈上海人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为“孤岛”,进出城都要被日本兵“抄把子”,检查“良民证”,这对一些上层的上海人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也成了下贱人,所以“巴子”一词一直刻骨铭心。解放后,流氓被镇压了,工厂也不抄身了,也没有身份证,坐飞机也不用安检,“巴子”一词也就遗忘了,改革开放后形势发生变化,消失的都又有了,“巴子”也复活了。改革开发后最早被出租车司机叫开的是“港巴子”,香港商人来上海叫出租车司机带他们去找“酒吧”寻乐,这些司机就乘机“敲竹杠”乱开价,反正他们有钱且不是什么正经东西,完全符合“巴子”的特征,台湾人来了后更“巴”,后来又有温州炒房团,也“巴”得狠。应该清如说“巴子”一词还含有嫉妒有钱的意思,不完全是鄙视,与“乡下人”含义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