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意思是:法令得到执行,国家就能够安定;法令一旦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
出自:东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且夫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意思是:国家不会有永久的太平,也不会有永久的混乱。法令得到执行,国家就能够安定;法令一旦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扩展资料:
《述赦》篇为了论证“法令行则国治”的道理,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东汉孝明帝时,荆州举茂滑斗友才,明帝召对,问荆州有何异闻,茂才对曰有剧贼九人,刺史太守屡屡捉拿不果。明帝追问得知剧贼猖獗之处正是该茂才治下之郡,大为震怒:“贼发部中而不能擒,然材何以为茂?”
于是将该茂才杖捶数百,免其官并严厉追责刺史太守。十天之内,剧贼伏诛。王符在最后说道:“擒灭盗贼,在于明法,不在数赦。”消除盗贼,只能靠严明法令,不能靠屡屡赦免。中国有深远的法治历史与传统,即便是高扬仁义的儒家也不例外。
孔子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是希望有适合的人把文王武王留下的良法善政予以执行和落实。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是强调要把善政良法通信槐过适销配合的制度与人员,执行出来,落实下去。荀子也说“有治人无治法”,指出要获得适合的人员来把好的法律予以实施。
同一时代,在地球的另一端,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更明确地说:“所谓法治,首先意味着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执行和遵守,其次则意味着法律本身应当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当超越性的法治理念落实于具体的社会生活时,关键步骤有二:首先,已经制定的法律要被执行,得遵守;其次,要努力获得更好的法律。这是中西先哲的基本共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光明日报:法令行则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