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唤醒前世记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第一:宿命通的修行原则持戒是基础,佛陀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中部第六经《巴利三藏.若希望经》中说到: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忆念种种宿住,也即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坏成劫:在那里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经历如此的苦与乐、如此寿命的限量。他从该处死后投生到那里,在那里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经历如此的苦与乐、如此寿命的限量。他从该处死后投生到这里。如是能以形相、细节来忆念种种宿住。』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禅那,具足于观,增加空闲处。这就是戒定慧的修行次第。其中增加空闲处的意思是不要花过多时间在世俗的事务上,应该增加修行的时间。第二:为什么要了解宿命?为什么要知道宿命?知道宿命才是解开三世十六疑的关键:(舍三世的十六疑)他以如是之缘而见名色的转起之后,亦如于现在,而观察于过去世由缘而转起,于未来世亦将由缘而转起。他如缺简是观察关于所说的前际的五疑:‘(一)我于过去世存在吗?(二)我于过去世不存在吗?(三)我于过去世是什么?(四)我于过去世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过去世从什么至什么’?关于所说后际的五疑:‘(一)我于未来世存在吗?(二)我于未来世不存在吗?(三)我于未来世将是什么?(四)我于未来世将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未来世将从什么至什么’?关于所说的现在的六疑:‘其次关于现在世的疑惑:(一)我是存在的吗?(二)我是不存在的?(三)我是什么?(四)我是怎样(的状态)?(五)而此有情我)从何处而来?(六)他将至何处去’?他断此一切的疑问。如果对这些疑问都不能亲证亲见,那么对于佛法还会有很多疑虑,佛法也只是挂在口头上第三:具体如何修行宿命通如何获得宿命通在《清净道论》当中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你首先发愿应该是愿自己生生世世接触正法并修行正法。世尊对证得第四禅的善男子,为示修定的功德及为了要说更微细的法,曾说(一)神变、(二)天耳界智、(三)他心智、(四)宿住随念智、(五)有情死生智的五种世间的神通。用这样的表示法:‘当他的心如是得达等持遍净洁白无垢离诸随烦恼柔软适于工作住立不动之时,则他引导其心倾向于神变。他得享受于种种的神变:即如一身而成多身等’。宿命通的基础是禅定,具体修行步骤如下:1、修行入出息念达到四禅,具体可以看《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的业处篇。2、之后在入出息念四禅的基础上,修习八种色遍(地水火风青黄赤白)滑空均到达四禅。3、以十四行相调伏其心:(一)以顺遍,(二)以逆遍,(三)以顺逆遍,(四)以顺禅,伏让裤(五)以逆禅,(六)以顺逆禅,(七)以跳禅,(八)以跳遍,(九)以跳禅与遍,(十)以超支,(十一)以超所缘,(十二)以超支与所缘,(十三)以支的确定,(十四)以所缘的确定。4、引导内心忆念过去种种生,由近及远:我于某处,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容貌,食如是食物,受如是苦乐,有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生于某处,我亦于彼处,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容貌,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有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来生于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