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真梦怎么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对女性形象的颠覆,因为在之前的大多为仙女(如各类传说)、烈女(如李香君)、痴女(如杜丽娘)、淫女(如潘金莲)、妖女(如妲己)、恶女(如孙二娘)之类,这类形象大多不是天使就是魔鬼,要不就是人人唾弃的红颜祸水,但《红楼梦》却写活了一个个活的真女人,在当时可谓“空前”吧 《红楼梦》之所以是部奇书,还在于那散失的三分之一结局,而巧也巧在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把红楼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用隐晦的诗谶、迷谶等作了交代,更有一个至今不知其身份的神秘评书人“脂砚斋”注解,使得后四十回内容越发神秘,让二十世纪产生的红学家们乐此不疲,于是引出了各类派别丛生的红学家,从易经八卦、考证历史、政治阴谋甚至用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去解读,引得圈内人口水大战,我想曹先生在世恐怕也会笑翻天了。 《红楼梦》是一部彻底的悲碧如剧小说,不谈后四十回,无论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对隐含尘锋“金陵十二钗”命运的画、判词、曲子,还是在故事进程中对各个人物命运的谶语,都显示最后的结局是“家亡人散各奔腾”,可以说一片凄凄惨惨,尽管这有点不近人情。说会周老的这本《红楼真梦》,读罢后觉得作为一个研究红楼毕生的专家,能透过曹雪芹在留下的只字片语中努力构造一个比较贴切的后四十回结局已属不易,只不过对于周老自编的《红楼真梦》总觉得少了几分悲切和虚无!下面就几个人物发表下浅见: 书中写道林黛玉是沉湖而死的,当然这不是新说法了,而其依据就是林黛玉曾经和史湘云对过“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个人认为对于可以做出“葬花”这样行为艺术的林黛玉来说,用沉湖这样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也十分符合其性格。 关于薛宝钗,书中写道贾宝玉与薛宝钗,洞房花烛夜祭奠林妹妹、焚香祷祝,这一点我不怎么认同,一则宝钗与宝玉性格不一致早有交代,从贾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看得出真悔兄启正和他有思想上共鸣的是黛玉,这个宝钗一起“告慰亡灵”有点突兀之嫌。 再说说王熙凤,书中把王熙凤作为一条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从被休后,经一番磨难,拾得宝玉,让甄宝玉去寻访贾宝玉…,尽管凤姐是红楼梦中比较出彩的人物,不过从《聪明累》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觉得她的结局应是凄惨离世的。 关于妙玉的结局,书中写到李纨在贾家败落后,将其推入“污泥”,后因夺人之妻为念佛之人,而免遭凌辱,后被柳湘莲所救,和宝玉重逢。关于李纨不善之举,可以从“栊翠庵赏梅”中探求,至于后来妙玉的结局总有点一厢情愿,“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说到巧姐流落娼寮,书中写到陷害他的“狠舅奸兄”是王仁和贾珠,个人认为李纨和贾珠母子在贾家败落后固然比较明哲保身,从她与王熙凤的关系看也不至于见死不救,这个很凶自然是“贾环”,怎么会是贾珠呢,周老借着贾芸之口骂了贾珠母子一顿,实在有点一头雾水。 全书中关于甄宝玉最后引入可能是争议最大的,假宝玉、真宝玉,这个江南甄家提过但却很少,至于这个流浪在外的甄宝玉送画寻贾宝玉的故事很大胆,而书中的贾宝玉对于贾家的败落少了几分对末世洞穿,却在大谈所谓“情教”,实在有点不搭调。 不过书中对小红、贾芸的描述还是相当可见的,作为凤姐欣赏的小红,的确应该在贾府败落后报知遇之恩,况且小红的能力为凤姐所称道可见一斑。 全书以空空道人(情僧)和青埂顽石关于《石头记》的真伪对话结束,诗云“后录前抄历劫多,痴心一片不消磨,谤情毁玉千秋罪,斥伪从来下士呵。”看来高鹗那后补的四十回《红楼梦》真是周老一生的梦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