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词条>王扶林的个人经历

王扶林的个人经历

2024-11-30 14:02:10 编辑:zane 浏览量:623

王扶林的个人经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王扶林在上海长大,二年级时,学校排练老舍的《方珍珠》,王扶林被安排饰演个小角色 。

1949年5月沪上解放,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表演系。他多次应考,几番努力,屡败屡战,终被录取,在校期间自告奋勇当剧务。

1952年9月,毕业分配,解放初期大学毕业生首次全国统一分配。整个上海,分配到中央广播局工作的有百余名技术类和文艺类的年轻人。王扶林理性上服从分配,感情上却眷念上海,但终究还是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广播演员是靠声音吃饭的。操着南方口音的王扶林开始苦学普通话,他面对墙壁,一遍又一遍地练,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敢于来到学校和工厂,在大庭广众之下放声朗诵文学作品。

1954年他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由广播演员转行当导演,时年23岁。他导演了儿童广播剧《五个杏儿》和《青蛙公主》,根据安徒生作品改编的《皇帝的新衣》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联播》节目中播出了片断。

1955年日本商品展览会首次在中国开办,王扶林被委派参加了电视节目的转播工作 。

1958年9月3日,有报道称上海钢铁厂工人邱财康因为保护国家财产被严重烧伤,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给予抢救,巴金以万字篇幅,在《人民文学》刊登报道。电视台文艺部领导胡旭决定和王扶林一起举没抓住这个题材。翌日晚上7时,他们联合执导的报道剧《党救活了他》面世。

1959年10月17日,北京电视台直播了由高方正编剧的三集电视剧《新的一代》,导演就是王扶林和笪远怀。这是一部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作品,也是我国电视剧史上首部多场景的大型电视剧,播出时间达到90多分钟,而其他的电视剧都不超过半小时,并且剧作规模空前,一共有十多个人物,六七个拍摄景点,横跨三个季节。

1962年末王扶林正式调入电视台,开始了电视导演的生涯。

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火种》,讲述的是黑人抗争种族歧视的故事,是个国际性的题材,导演还是王扶林。

1979年10月王扶林赴英国考察期间,看到了英国改编的莎士比亚剧集,深受全世界上界欢迎。但是还没有中国的名著,王扶林有了当时的遐想,电视连续剧这种艺术形式我们应该采用。

1980年,他和都郁联合执导了中国首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共分9集,每集35分钟左右,全剧约2000个镜头,100多个场景,分别在北京、庐山、九江、汉口、福建等地录制,投资10万元,共拍摄97天。

1981年王扶林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2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发表了《电视剧及其样式》;198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电视剧》。

他拍了反映台湾同胞思乡的电视剧《何日彩云归》,根据同一部小说改编的剧本,也拍成了电影《情天恨海》;他把蒋子龙的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改编拍摄了同名电视剧,一举摘得首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并且培养出了当前大名鼎鼎的陈宝国,而同名电影也跟着问世。

1984-1987年这一期间,扒行发表了春答哗介绍《红楼梦》创作经验的文章若干篇。

1984年2月9日,电视剧《红楼梦》在北京西郊香山干休所试拍;同年9月10日,在黄山正式开拍,准备拍摄25集,计划投资500万元。1985年春,北京电影制片厂宣布投拍电影《红楼梦》,共6部8集,获取的资金是2000万元。

1987年凭借执导的《红楼梦》获全国十佳电视导演之一称号,《红楼梦》足迹踏遍中国九省,设立两座外景点(在当时没有建立影视基地这一说法),拍摄过程历时3年 。

1989年因执导的《庄妃轶事》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优秀导演奖。

1990年到1994年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电视剧拍摄历时最长,投资最巨大的历史电视剧,导演也是王扶林 。《三国演义》的足迹几乎遍及“三国演义”故事发生的每个地方,建立了两座巨大的影视基地,群众演员计40万人次,投资1.7亿,历时五年。

2010年3月,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首度颁发杰出贡献奖,王扶林是六位被致敬者中的唯一男性。

王扶林的个人经历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tips/22727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