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道”,“业”各指的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道,指儒家之道;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出自:唐 韩愈《师说》
原文选段:
古之学者必有高宽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释义: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受,通“授”,传授。之,指知识和道理。知,懂得。惑,疑难问题。
创作背景: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
作者成就: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判此第一个状元。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戚冲亮,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 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