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吐蕃.关外,塞外,番邦,..等,都是指什么地方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西域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2、吐蕃
吐蕃(音tǔ 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བོན་ཆེན་པོ།,威利:bon chen po,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慎正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
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
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槐岩,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铅孝御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3、关外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
(一) 秦、汉是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
(二)唐初开始,指山西雁门关以外的漠北之地。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三) 明清称东北三省,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四)如今,深圳市二线关以外的地区,即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当地人也俗称关外。
4、塞外
塞外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等省、自治区的北部以及蒙古高原,塞外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和林。
5、番邦
番邦是对旧指外国或外族。以前汉人的主要居住在中原一带(也就是黄河流城),他们最早称番邦是对周边异族国家的称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番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