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生活百科>有关《马说》的中考题

有关《马说》的中考题

2025-02-18 00:57:27 编辑:zane 浏览量:530

有关《马说》的中考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有关《马说》的中考题

2006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搜闷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参考答案:(一)(11分)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云南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罩毕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世皮。(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参考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一)(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 。(2分)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life/27594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