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拍卖价格是多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清代官服器精品拍卖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清代五品文官官服背补(纳---------480万------------2012-12-23清 官服像虚册 立轴-------------------250万------------2014-01-05PPC 清代袁世凯官服像-------------290万------------2011-07-10清朝官服画像---------------------238万------------2011-08-191896年李鸿章官服像法-------------260万------------2014-06-03佚名 人物官服画像 立轴-----------300万------------2010-06-04清中期 朱缨、官服等配饰----------260万------------2013-10-25清 紫檀雕龙凤纹官服箱------------150万------------2012-12-23明清文武官员,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有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织品,称为“补子”,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文官官服补子绣禽,武将官服补子绘兽,成语“衣冠禽兽”,即来源于此,故而其原本并非贬义词。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记载:“品级补子,定于洪武,行于嘉靖,仍用至今。”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服可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顺治九年(1652年),对补服的规定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明朝的定制,只是个别纹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皆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不同。清代补子的形状有方圆二式,根据规定,皇室贵戚如皇子、亲王、郡王、亲王世子等,通用圆补;普通官吏则用方补。皇家宗室的补服及补子,均是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织造定做进贡的。官员的补服和补子,可以由本人按典章制度自备。清代有专含冲卖补子的店铺,但补子的颜色和图案是法定的。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北倚***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是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对台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于200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前从旧馆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转交过来六块清代飞鹤官服补子,色彩绮丽、图案斑斓、用料考究、制作工艺精美。这些补子一方面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象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给予的五彩缤纷色彩和祥禽瑞兽的崇差老宏尚、顶礼膜拜。同时,从补子所承载的信息,可以看出清代中国织造业技术的发达与先进,精湛的纺织和刺绣工艺为世界所独有,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不可多得的民族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