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百科>百科词条>酸性水解酶如何精确定位到溶酶体中,你怎么看呢?

酸性水解酶如何精确定位到溶酶体中,你怎么看呢?

2025-01-08 15:16:36 编辑:zane 浏览量:545

酸性水解酶如何精确定位到溶酶体中,你怎么看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众所周知,骨是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构成。其具有支持、保护、造血及贮钙的功能。而其中的骨基质则是由大量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和几种细胞构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骨组织细胞中的破骨细胞。

酸性水解酶如何精确定位到溶酶体中,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破骨细胞是什么?

是专门从事骨吸收功能的一种细胞,细胞数量较少,是多核巨细胞,直径约为100μm,一般含2-50个核,多者可达100个核。核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核膜光滑,染色质颗粒微细,分布均匀。光镜下破骨细胞的胞浆常呈泡沫样,多为嗜酸性。破骨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位于骨组织表面的吸收陷窝或豪氏陷窝(Howships lacunae)内,陷窝因破骨细胞侵袭溶解骨组织而形成。电镜下,破骨细胞靠近骨组织一面有许多高而密集的微绒毛,形成皱褶缘(ruffled border),其基部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和吞饮小泡,泡内含有小的钙盐结晶及溶解的有机成分。皱褶缘周围有一环御歼形的胞质区,其中只含微丝,其他细胞器很少,称为亮区(clear zone)。亮区的细胞膜平整,紧贴于骨组织表面,恰似一道围墙在皱褶缘周围,使其封闭的皱褶缘处形成一个微环境。

酸性水解酶如何精确定位到溶酶体中,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酸性水解酶如何精确定位到溶酶体中,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常把破骨细胞分为以下三种,以多核破骨细胞最为常见

(1)多核破骨细胞(Multinucliated osteoclast):这型破骨细胞形体巨大,直径为30~100μm。成熟破骨细胞的胞浆呈嗜酸性,幼稚破骨细胞的胞浆多为异染性,有时呈嗜碱性,胞浆内有泡沫状小泡。电镜下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线粒体和溶酶体,以及微管、微丝和嗜锇颗粒等。一般可有6~50个细胞核,最多可达100个以上。核的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内染色质颗粒微细,分布均匀,核浅染,有1~2个核仁。

(2)单核破骨细胞(Mononucliated osteoclast):形体较小,数量极少,只分布在骨的吸收表面。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伸出1-2条突起,胞浆嗜碱性,只有一个细胞核。

(3)覆盖型破骨细胞(Lining osteoclast):是由活动期破骨细胞转化而来,处于静止状态,无骨吸收作用。

2. 破骨细胞的功能

主要功能为释放多种酶类,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破骨细胞具有极强的溶骨能力,一个破骨细胞可以侵蚀溶解由100个成骨细胞所形成的骨质。其溶骨过程为:①在即将被重吸收的骨质表面,破骨细胞凭借亮区肌动蛋白微丝赋予的移动性到达该处,并以皱褶缘区和亮区紧贴骨质表面。②一方面,通过皱褶突排出大量有机酸(如碳酸、柠檬酸和乳酸),造成局部酸性环境,皱褶缘附近有碳酸酐酶,其作用是增加碳酸产量,使骨基质中的不溶性钙盐转变成可溶的酸性盐 而溶解;另一方面,基底区形成大量初级溶酶体,它们进入小泡区,在皱褶缘基部以胞吐方镇谨冲式将其酸性水解酶排入吸收陷窝的细胞外分隔间,进行骨基质有机成分的细胞外消化;同时又以胞吞活动形成小泡,将细胞外消化晌祥后的物质摄入细胞内,通过小泡与初级溶酶体融合而成的次级溶酶体进行细胞内消化。

版权声明:文章由 好百科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aobaik.com/tips/255049.html
热门文章